權力交接不是家務事 朱立倫「點將」情勒還是私心?

image

國民黨主席改選將至,現任主席朱立倫接連公開點名台中市長盧秀燕「承擔重任」,引起黨內外高度關注。問題的焦點不在盧是否合適,而在於朱此舉給人「指定」、「欽點」的意味,與政黨制度背道而馳。既削弱了黨內制度的正當性,也讓社會觀感大打折扣。

朱立倫在823罷免投票後以及826接連公開喊話盧秀燕要「承擔重任」,甚至再三強調「2028總統候選人應與黨主席一致」。然而,盧秀燕已經明白拒絕,強調「最困難的時候媽媽要留在家」,強調對台中市民的承諾與地方治理優先,無意參選國民黨黨主席。她也語帶保留表示,黨主席應透過公平競爭產生,不宜指定。這番回應既是婉拒,也是提醒朱的「勸進」欠缺分寸,政黨領袖更替應循程序,而非由個人意志主導。

孫文學校總校長張亞中直言,朱立倫既然與盧秀燕有私交,若真要勸進,應私下溝通,而非透過媒體「公開綁架」。他更批評這是「不厚道」的做法,等於把盧推向黨內外輿論的鋒頭浪尖上。誠然,盧接與不接恐怕都將招致批評。若連黨內最高領導人都不尊重程序與當事人意願,如何要求基層黨員信服?

與此同時,已有多位藍營人士表態參選黨主席,包括張亞中、前立委鄭麗文、中常委孫建萍、彰化前縣長卓伯源,以及聲勢高漲的立委羅智強。羅更在記者會上拋出「盧秀燕是唯一太陽」的論述,並承諾若當選黨主席,將於2026地方選後徵召盧選總統,自己再辭去黨主席。他強調參選不是為了當曹操、劉備,而是要當趙子龍,守護盧秀燕。這種「任務型主席」的概念,頗具戰術思維。但是否被埋單,仍待觀察。

事實上,黨主席的核心職責應是團結內部、規劃路線、強化組織,並協調選戰布局,而非單純成為「總統參選人的影子」。朱立倫若真心交棒,就該展現大格局,保障公平競爭環境,讓不同世代與派系的人才公開角逐。若他心繫續任,也應坦然表態,而非在「交棒」與「連任」之間曖昧擺盪,既試探又施壓。這種模糊策略,反而讓外界質疑:朱究竟是想交棒,還是想為自己留下退路?

國民黨近年屢屢敗選,除了外部挑戰,更深層的問題在於內耗與缺乏明確戰略。2016、2020與2024的總統大選,都因內耗甚至分裂。如今,若連黨主席的產生仍帶著「誰欽點誰」的陰影,國民黨要如何說服社會自己是一個能與民進黨抗衡、能治理國家的現代政黨?

政黨領導更替不是家務事,而是攸關政黨未來的公共事件。國民黨能否重新贏得社會信任,這場主席改選能否展現民主程序與制度自律恐怕也是重要關鍵。如果仍由個人意志凌駕制度,那麼,不論誰當主席,國民黨只會繼續在權力遊戲中自失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