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驚!小鳥飲用光電板紅水瞬間暴斃 真相大揭密

image

丹娜絲颱風於7月初侵襲南台灣,造成當地大量光電板毀損。事後,業者將受損光電板暫時放置於嘉義義竹與布袋的台糖農地中。不久後,有民眾發現現場出現紅色廢水,引發外界對環境污染的疑慮。

隨後,社群平台上開始流傳一段影片,內容顯示一隻小鳥喝下紅色廢水後立即暴斃。影片中聲稱:「這種電子類廢水真的很毒」、「賞鳥人士原本只是想拍攝漂亮的小鳥,沒想到竟目睹小鳥喝了兩口太陽能板污染的水後立刻死亡」。影片迅速在臉書、Threads與TikTok等平台上廣為流傳,引起社會譁然與擔憂。

對此,環境部迅速派員前往現場調查。調查結果指出,該地為義竹鄉庄滯洪池太陽能光電案場的受損塑膠浮具暫置區,主要堆放的是光電設施中的塑膠浮具。在業者處理廢棄物及暫存的過程中,並未發現有紅色液體流出。現場唯一可能的原因,是出入口鋪設了鐵板車道,鐵板因生鏽產生紅色鏽水。

環境部於8月20日發布詳細調查報告,指出紅色水樣中未檢出油脂與任何重金屬,僅檢測出砷含量為0.0535mg/L,判定為農地本身的潛在值。此外,化學需氧量(COD)為340mg/L,研判應是農地中原有腐植酸與鐵鏽反應所致,才造成紅色現象。環境部也主動對嘉南地區多處災損光電案場周邊水域進行水質抽驗,三次檢測結果均顯示水質無異常,不具環境污染與健康風險。

事實查核平台MyGoPen針對「小鳥喝紅水暴斃」的影片進行查核。透過圖片反向搜尋工具調查後發現,該影片的原始貼文已從Threads平台上刪除,但從網友截圖可看出,原PO曾坦承影片是使用AI技術製作的虛假內容。MyGoPen運用AI檢測工具進行分析,結果顯示該影片有98%機率為AI生成。

仔細觀察影片細節可發現,小鳥的鳥喙原為黑色,卻在喝完水後變成白色;整體羽毛也顯得模糊,畫面前後不一致,這些都是AI生成影片常見的細節錯誤。此外,中華民國野鳥學會秘書長指出,在台灣近700種野生鳥類中,不存在網傳影片中的鳥類,鳥的舉動也不合常理。影片中鳥叫聲接連不斷,但實際上鳥在喝水時不可能發出鳴唱聲。

MyGoPen強調,網傳影片把8月新聞提到的「紅水」,描述成光電板釋出的汙水,並透過影像輔助,營造出有小鳥因為喝了紅色汙水暴斃的畫面,卻沒有告知影片是AI生成影像,不是真實畫面,也沒有說明紅水其實與光電板無關。

事實上,光電板基本上是由固體組成,內部並沒有液體存在,不會因為破損掉進水中就溶出有毒液體,除非是「長期」浸泡在水中,才會有微量的銅等金屬離子釋出。

綜上所述,網路上流傳的小鳥因飲用光電板廢水而暴斃的影片,確認為AI生成的虛假影像,並非真實事件。相關單位呼籲民眾在轉發訊息前,應先確認資訊的真實性,避免造成社會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