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品質備受詬病 竹北市公所1.6億改善路面以民眾安全優先鎖定重災區

▲竹北市公所1.6億改善路面!竹北市長鄭朝方簡報說明,以民眾安全優先,無以等待上級污水工程與中央補助,鎖定重災區縣政二路、博愛街、三民路進行改善。(圖/竹北市公所提供)
【勁報記者羅蔚舟/新竹報導】
竹北市人口快速成長,大樓密集開發,大型車輛頻繁進出施工區域,導致道路基礎受損;加上各管線單位反覆開挖,尤其是竹縣府辦理的污水下水道工程,造成路面補丁與「假修復」現象,讓道路品質備受市民詬病。更有營造廠重車長期行經環北路、中山路、泰和路成為「重災區」,而縣政二路、三民路、博愛街更是「痛點重災區」。
▲竹北市公所1.6億改善路面!竹北市長鄭朝方簡報說明,以民眾安全優先,無以等待上級污水工程與中央補助,鎖定重災區縣政二路、博愛街、三民路進行改善。(圖/竹北市公所提供)
痛定思痛!道路安全不能一等再等!竹北市長鄭朝方表示,廣大市民的聲音他都聽見了,自己也是用路人,對顛簸不平的路況感同身受,無以等待上級污水工程排程與中央補助經費到位。他指出,仍非常感謝中央補助縣政二路2公里的人本交通包括19個庇護島等設計規劃經費,但要「先求有再求好」,如今先行也啟動自編經費依狀況來分區分段鋪平。
鄭朝方進一步表示,為徹底解決現今問題,從下個月起至十二月初,將以1.6億經費啟動「竹北路廊街廓系統性改善工程」,第一階段對重災路段優先刨鋪,並採分段施作,降低民怨、維護安全。
▲竹北市公所1.6億改善路面!竹北市長鄭朝方簡報說明,以民眾安全優先,無以等待上級污水工程與中央補助,鎖定重災區縣政二路、博愛街、三民路進行改善。(圖/竹北市公所提供)
此外,鄭市長也邀集專業團隊進駐。在過去竹北市公所道路維管透過例行巡檢與里長通報,現如今再添一法!率全台三級政府之先,引進科學檢測。透過中央大學執行「竹北市人本環境改善計畫」的道路現況調查與分析,採用日本開發的MCI(Maintenance Control Index)平整度檢測,此方法能精準找出「隱形路損嚴重區」,並提供科學、客觀數據,將這些區塊串連成完整「街廓」,納入系統性改善規劃,讓施工更有效率,也讓道路更耐用。
MCI檢測由早期配備大型鏡頭與掃描器的「富玉攻頂一號」鋪面調查車,進化為「富玉攻頂二號」APP系統,只需將智慧型手機固定於車輛上即可蒐集裂縫、坑洞與平坦度等數據,如同替道路做「核磁共振」,大幅提升檢測效率與精準度。竹北市因此成為大新竹唯一採用此模式的地方政府,重視程度已超越縣轄市規格。
「2025竹北路廊街廓系統性改善工程」優先改善原則有二:第一,MCI檢測分數低於5.3的路段(分數越低代表路況越差),東區包含成功六至七街部分道路、成功十二至十三街與十六街、文興路部分路段、自強二路、自強五至六路、六家一路一段及六家三街、嘉政二至三街及五街、嘉豐南路二段等;西區則涵蓋鐵路以西14個里部分道路,包含每天都有重車壓行的環北路等。第二,校園周邊通學動線及因管線開挖導致不平整的道路,例如成功八路、三民路、博愛街、文化街、中山路、仁義路、中正東路、文信路、文田街、文仁路、博愛南路,以及縣政二路(光明五路至文忠路)等。
市長鄭朝方強調,污水下水道建設是城市長遠發展的必要工程,非常感謝縣府努力推動,但民眾日常的用路安全也無法再等待下去。「2025竹北路廊街廓系統性改善工程」正是本所對道路痛點開出的具體解方。本所絕不忽視基礎建設品質,年底前盡力完成中重度路損區,而輕度平時則由各轄區開口廠商支應完成,戮力讓竹北的每一條道路都安全、平整,共同度過「新建案重車壓境及管線申挖」、「縣府下水道工程」、「重工業載運路徑」所帶來的道路損害黑暗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