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廣場》美元風險與大陸機遇 臺灣該如何抉擇
民生電子報/編輯中心
縱觀國際局勢,美國正陷入一種「戀棧」舊有霸權、不願面對衰落現實的困境;與此同時,中國則如同旭日東昇,在多個領域展現迅速崛起的氣勢。這種對比已愈發明顯,即便美國施展各種手段,亦難以逆轉。

經濟實力的消長
以經濟實力而言,中國在平價購買力(PPP)計算下早已超越美國。世界銀行的2021年國際比較項目(ICP)數據顯示,中國GDP達28.82兆美元,美國則為23.59兆美元,中國領先5.23兆美元,超出美國22.17%,在全球GDP占比上也高出3.43個百分點。
至2025年,中國在PPP層面已將美國遠遠甩在後方。名目GDP上,中國目前僅約為美國的六成,但這與統計方式有關。美方將兼差收入、空屋價值甚至非法經濟活動計入數據,使其名目GDP顯得誇張而失真。

科技與軍事的跨越
中國在航天領域持續領先,不僅登月、建設月球基地,更首次以31馬赫的「乘浪式」技術讓登月小艇精準返回地球。在軍事航空方面,第六代匿蹤戰鬥機殲-50等型號整合多項尖端技術,標誌中國空軍實力大幅躍進。
美國五角大廈曾悲觀地評估,可能需要八架五代機才能與一架中國六代機抗衡。而中國第七代戰機採用「斜爆震發動機」,具備21馬赫超高音速,足以甩開現有空空導彈的追擊。

戰例與裝備優勢
印巴衝突中,巴基斯坦使用中國殲-10C戰機配合紅旗-9防空系統、空警-500預警機、北斗衛星與霹靂-15導彈,成功擊落法製「陣風」戰機,凸顯超視距作戰的巨大優勢。據傳,即便是美國F-22與F-35,也難與殲-10C匹敵,更遑論殲-20、殲-35及新一代殲-50。
海陸空的全面突破
在珠海航展上,中國展示了無人戰鬥平台,包括無人犬、無人狼、無人虎、虎鯨無人艇以及「九天」無人航天母艦。這種以機器替代人員的「降維打擊」模式,對臺灣乃至美國軍力都構成壓倒性挑戰。
生產力與資源控制
軍事競爭的背後是工業與資源優勢。中國工業產值占全球35%,美國僅為12%;造船能力更達美國的232倍。此外,全球近乎全部的稀土提煉技術掌握在中國手中,這些關鍵材料關乎通信、導航、隱身等核心軍事能力。失去稀土,美國的軍事工業便難以維持。

臺灣的戰略抉擇
美國的軍事與經濟壓力同步加劇,高達37兆美元的國債隨時可能引爆金融風險。在此背景下,臺灣若仍寄望於美元與美方的軍事承諾,恐是在刀口舔血。相反,若能以開誠布公的態度與大陸對話,或許才是長遠安全與繁榮的契機。(前民眾日報資深記者 屈文峰)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
此篇文章最開始出處為: 全球權力重心東移 臺灣何去何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