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原住民媒體聯盟年會 攜手打造原民文化重鎮
【News586/記者彭慧婉報導】「2025世界原住民媒體聯盟WIBN年會及原住民族電視台TITV 20週年慶記者會」今(15)日上午前往大園區,桃園市副市長蘇俊賓表示,桃園擁有全臺最多的都會區原住民人口,高達8萬8,000人。市府除了將持續傳承原民文化,也期待與原住民族文化基金會及媒體合作,讓非原民的市民得以熟悉原民文化,迎接原住民文化的第二個成長曲線,致力讓桃園成為「台灣原民文化首都」。
蘇副市長提到,原住民族電視台、原住民族文化事業基金會及原住民族語言研究發展基金會預計於116年正式進駐桃園,並與市府推動的「KIRI國際原住民族文創園區」整合發展,共同完成「台灣原住民文化首都」的拼圖。此項進駐不僅有助於原住民文化的保存與傳承,更促進原住民與非原住民市民之間的文化交流,實踐多元、共融的城市願景。未來原住民族電視台將不僅是桃園原住民的媒體平台,更是全臺、乃至全球關注原住民族議題的重要品牌。
原民文化的傳承不僅屬於族人,更應讓超過200萬名非原住民的桃園市民一起參與、認識。以教育為例,桃園市的都會原住民小學在推動食農教育時,選擇種植小米,讓原民學生傳承飲食傳統,也讓非原住民學生從中學習不同文化,培養交流、尊重與包容,激發更多共同創意。此外,原住民常見的食材「巴吉魯」(麵包果),如今已普及於桃園在地市場,顯示原住民文化早已融入桃園市民日常生活。
原住民族委員會主任秘書王美蘋表示,臺灣自2008年加入世界原住民族媒體聯盟以來,始終為重要成員,今(114)年再度主辦年會,展現多元文化與媒體實力。在2017年《原住民族語言發展法》通過後,16族語言正式成為國家語言,顯示政府對文化保存的重視,推動原民媒體永續發展。原住民族委員會將持續推動國內外合作,強化原住民族的媒體權與國際能見度,持續守護原民文化、傳遞族人故事。
原住民族行政局表示,世界原住民族媒體聯盟自2008年成立以來,致力於推動原住民族語言與文化的保存與發展,並促進全球原住民族媒體之間的交流合作。本次大會邀集來自挪威、加拿大、澳洲、紐西蘭等國的原住民族媒體代表,與臺灣產官學界共同探討「青年與創新」、「語言與文化的未來」、「AI時代的新聞挑戰」、「原住民族媒體運營」等核心議題,展現臺灣作為國際原民文化推手的堅實實力。
桃園不僅將成為原住民族影視音人才的重要培育據點,也將與市府主辦的Lalai音樂節、珍珠海岸國際音樂節等文化活動相互串聯,結合航空城發展優勢,讓臺灣原民文化持續走向世界,打造通往國際的文化新門戶。
今日包括立法委員鄭天財、原住民族委員會主任秘書王美蘋、市府原住民族行政局長巴奈.母路Panay Mulu、新工處長呂紹霖、大園區長余誌松、原住民族文化事業基金會董事長瑪拉歐斯Maraos、財團法人原住民族語言研究發展基金會執行長許韋晟、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董事長胡元輝、財團法人客家公共傳播基金會董事長陳板、財團法人中央廣播電臺董事長賴秀如等均一同出席活動。(圖:新聞處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