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前3大招生規模 逢甲大學連3年分發入學滿招

【 大成報記者吳非羽/臺中報導 】114學年度分發入學榜單於8/13公布,逢甲大學在少子化浪潮衝擊下仍交出亮眼成績,持續保持滿招紀錄,反映出學生與家長對逢甲用心辦學的高度信任與肯定;也延續了申請入學創下全國最高分發人數2,407人的佳績。
根據教育部核定,逢甲114學年度招生名額達3,975人(含擴充名額125人),招生規模居全國公私立大學第3。這次擴增聚焦於人工智慧、資訊、光電、材料、化學、工業工程、機電、自動控制、通訊、電子及電機等重點科系,彰顯學校在前瞻科技領域的深耕與積極布局。
而逢甲長年以深厚的產學合作實力著稱。根據教育部全國大專校院校務資訊統計,112年度產學合作計畫經費突破6億元、名列全國第8,並連續8年穩居私立大學第一。
學校除與企業共建專業實驗室,引進最前沿產業資源與技術外,也與台積電、旺宏、欣銓、美光等國內外知名企業合作開設冠名學程,針對產業需求精準培育具備即戰力的專業人才,形成穩固的產學共創網絡。
在教學成果上,逢甲秉持「大魚帶小魚」理念,鼓勵教師帶領學生投入研究與競賽。今年於國科會「大專學生研究計畫」中,以145件獲補助的優異成績名列全國第6、綜合私校第1。
競賽表現同樣突出,師生團隊於2024、2025年2度勇奪「臺灣生成式AI應用黑客松」首獎,充分展現厚實的學研能量與育才成果。
也正因這樣的辦學理念與行動力,逢甲在《Cheers》雜誌大學辦學績效調查中,已連續10年蟬聯私立大學榜首,深獲高教與產業界肯定。
面對少子化挑戰,逢甲仍持續投入校園優化與教學創新。今年啟用的「共善樓」是創校以來最大規模的建設,透過空間轉型、探索教育本質與社會未來;同時強調人與人面對面互動的重要性,讓學生在真實互動中激發創意、鍛鍊批判思維,並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
校長王葳強調,逢甲從不囿於過去的成就,而是勇於創新、開創學校發展的第二曲線,力求始終領先一步。無論是在創新教學、產學合作、國際交流,抑或當前最受矚目的AI領域,逢甲都持續積極推動,既在幕後深耕技術與人才培育,也在舞台上展現成果與影響力,體現全方位前瞻布局與實踐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