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家」不唸ㄑㄧㄣ正確讀音曝光 網友全傻眼:到底學了什麼?

近日,一則關於「親家」一詞正確讀音的貼文在社群媒體引發熱議。小兒科醫師陳木榮在陪伴孩子學習過程中,發現「親家」的注音與大眾普遍認知有所差異,隨即在社群平台分享這一發現。
根據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及《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親家」的正確注音為「ㄑㄧㄥˋㄐㄧㄚ」或「ㄑㄧㄥˋㄐㄧㄚ˙」,而非許多人印象中的「ㄑㄧㄣ ㄐㄧㄚ」。這一發現引起眾多網友的驚訝和共鳴,紛紛表示對自己過去所學產生懷疑。
除「親家」外,網友們還提到其他常見詞彙的讀音變化,如「高麗菜」(ㄌㄧˊ)、「蛤蜊」(ㄍㄜˊㄌㄧˊ)、「咖哩飯」(ㄎㄚㄌㄧˇ ㄈㄢˋ)等。這些讀音的變化反映了語言使用的演變和標準化過程。
教育部指出,這種讀音的差異並非個案,而是反映了語言使用的調整與標準統一。這一現象也引發了對教育內容與方法的思考。陳木榮醫師建議,在教學過程中,家長和教育者應保持開放態度,不急於指出錯誤,而是以互相學習的心態面對這些變化。
這一事件也引發了對教育系統的反思。許多網友表示,面對這些讀音的變化感到困惑,甚至懷疑自己過去所學的內容。有人說:「突然會懷疑自己小學到底學了什麼?怎麼跟現在的都不一樣」、「最近幫姪子複習筆順和部首,我也常常說:對不起!姑姑錯了!」
專家指出,語言是不斷演變的,讀音的變化反映了社會的發展和語言使用的實際情況。因此,面對這些變化,重要的是保持學習的態度,並理解語言的動態特性。
這一事件也提醒我們,在資訊快速傳播的時代,保持開放和學習的心態尤為重要。無論是家長、教師還是學生,都應該適應這種變化,並將其視為學習的機會,而非固守過去的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