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張的思念:爸爸的紙上時光》特展 是一代人的夢與記憶

泛黃的愛國獎券承載著眷村羅爸爸數十載的思念

【News586/記者彭慧婉報導】由桃園市政府文化局與亞洲藝術與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協會攜手策劃的《一張張的思念:爸爸的紙上時光》特展,於114年8月9日在桃園市龜山區的憲光二村眷村文化園區正式開展,展期至9月28日。展覽選址別具用意,位於眷村舊址的99號眷舍,不僅保存完好,更承載了無數退役軍人與家庭的共同生活軌跡。

愛國獎券,不只是抽獎的紙,更是庶民的信仰。在本展最核心的展件中,觀眾將見到一位眷村退役軍官羅爸爸,跨越30餘年所收藏的集郵冊、郵票與萬餘張愛國獎券等展件,自1950年第1期,直至第1171期為止,並且以系列方式展出。這不是冷冰冰的數據紀錄,而是一份庶民對國家、對紀律、對家庭的深刻情感。

從集郵冊到愛國獎券,從明信片到郵刊一張張泛黃的紙片,帶你眷村爸爸的信仰世界。

這些紙券既不是投資工具,也不是中獎依據,而是一種靜默的「信仰收藏」。那是屬於某個年代人們對「國富民強」的純粹渴望,以及對家庭生活的一份安定希冀。對於羅爸爸的女兒而言,這不只是父親的收藏,更是一封難以出口卻深沉真摯的紙本情書。

想知道愛國獎券當年的價值?翻翻牌告訴你,是一棟房還是10碗麵?

展區一:收藏如書寫,紙本記憶的庶民史。展覽首區以〈爸爸的收藏與信仰〉為題,深入刻劃羅爸爸從集郵轉向獎券收藏的生命歷程。透過展示冊、老式行李箱與一則則的語錄小語,讓人彷彿走入他的書房,嗅到紙墨與歲月交織的氣味。展區中並設有策展人與收藏者之子共同策劃的《愛國籤詩|命運密碼》,每一期獎券搭配一句深情小語,不占卜財運,卻字字句句說著庶民對未來的盼望與安穩的信仰。

展區二:時代標語與國民影像,家國記憶的投影。若說收藏是個人對時代的回應,那麼第二展區便是整個時代對庶民生活的投影。從1950至1980年代的新聞畫面與政令宣導影片,到一張張充滿標語的「國民生活規範」系列獎券,都在無聲中述說著一個國家如何試圖塑造共同價值與生活節奏。「儉樸是美德」、「努力工作、支持國防」,這些話語曾懸掛於每一個家庭的牆上,如今則成為理解那段歲月的鑰匙。

展區三:與紙對話,與記憶共舞。互動展區設計極富巧思,「時光書櫃」精選十餘期具代表性的原件獎券,觀眾可翻閱、細讀,並聆聽收藏者的回憶。「扭蛋時光機」更是為親子與年輕觀眾所設,內含獎券貼紙、祝福卡片等,將歷史轉化為當代的溫柔體驗。

最引人注目的戶外裝置《開局就是天選之人》,重現第1000期的開獎場景,觀眾可站在大地貼圖上拍照留影,模擬當年全民屏息期待中獎的緊張時刻。這不僅是一種幽默的歷史再現,更是一次與父親記憶並肩而立的時光重構。

紙上的信仰,是給父親最深的擁抱。這場展覽,不只是文化轉譯的成果,更是一場家族記憶的重溫與擁抱。對策展團隊而言,這是一個從女性視角出發,對父權年代的深情回應;對觀眾而言,這是一個關於庶民時代、關於夢與信仰的紙本沉思錄。

本次展覽不僅有靜態展覽,更設計了一系列溫馨活動。包括以愛國獎券圖像為靈感的「祈福燈 DIY」,由孩童親手創作祝福燈籠;以及張敦智教授主講的「戒嚴時代的樂透」講座,深入分析愛國獎券如何在威權統治下,成為庶民夢想與政令工具的雙重載體。如今,透過這場展覽,或許我們可以重新拾起那些早已遺落在抽屜深處的信念與記憶。(圖:文化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