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供養佛法,將靈性生態寫進筆端! 教育徵文頒獎見證生命智慧

 

▲第4屆四期教育徵文頒獎典禮成功圓滿。(圖/靈鷲山佛教教團提供)

 

【勁報記者羅蔚舟/桃園報導】
文字無聲卻有著深沈的重量,字裡行間更能照見佛法的光、看見愛的力量!靈鷲山2025第4屆四期教育徵文頒獎典禮,8月9日在聖山寺歡喜登場,歷時半年多,經過兩輪匿名公正的初審與決審,從全球逾百件作品中脫穎而出的48位得獎者,在掌聲與祝福聲中領受智慧與願力的殊勝榮耀,他們以文字供養佛法,將靈性生態寫進筆端,用書寫見證四期教育實踐力與影響力。

 

▲法師和所有得獎者合影,恭喜他們用文字見證生命智慧。(圖/靈鷲山佛教教團提供)

 

面對氣候變遷、戰爭等全球危機,徵文比賽實踐靈鷲山開山住持心道法師理念,透過覺性本俱的慈悲理解萬物同根,以愛為力量的源泉,關注人類與自然的共生。今年以「靈性生態 —看見愛的力量」為核心,設有「四期教育與我」及「我所體會的靈性生態」兩大主題的實踐與省思,廣邀大眾用文字記錄與靈性、佛法相遇、以及與自然共處的生命體悟,讓我們看見書寫的力量,也看見佛法在日常流轉的真實見證。

 

▲今年得獎者有很多年輕人,顯示學習四期教育年齡年輕化。(圖/靈鷲山佛教教團提供)

 

█文字中與佛法相遇 筆端中以愛回應世界
典禮現場法喜充滿、熱鬧溫馨,靈鷲山當家常存法師、教育院院長顯月法師、教育院副院長淨華法師親臨頒獎,很多歷屆參賽者到場觀禮,今年的得獎者來自台灣各地,以及緬甸、越南、馬來西亞、美國、澳洲等地。靈鷲山慧命成長學院副院長寶髻法師感恩每一篇真摯的生命文字,成就一場溫暖而莊嚴的頒獎盛典,讓文字成為佛法實踐的橋梁,愛的力量在文字殿堂中流動不息。

 

其中,兩組母女檔攜手報名參賽且雙雙得獎,最為動人。龍樹青年徐御格自第一屆起屢屢獲獎,今年依舊表現亮眼,母親邱姿瑛師姐今年也首次獲獎;另一組母女檔顧庭與女兒 Ruby一同參賽即獲佳績;而四期教育長文銀獎楊婧作品《是媽媽,更是師姐──成佛之路,我們同行》,以細膩筆觸描繪母女修行的溫暖點滴,感動全場。

 

▲頒獎活動現場氛圍熱鬧,祝福和恭喜聲不斷。(圖/靈鷲山佛教教團提供)

 

█書寫映照修行之路 朗讀生命的篇章
今年特別安排得獎者現場朗讀得獎篇章。有人分享如何從人生困頓中,透過四期教育認識自己,學會慈悲與觀照,更勇敢面對過往傷痛,進而翻轉生命;有人分享淨灘後的靈性覺醒,從環保行動走向靈性覺醒,體悟到人與自然的深層連結,句句文辭真摯,感動入心。

 

「四期教育與我」金獎得主法相的《從佛陀的生命教育》,以平實的筆觸,書寫自幼經歷的無常與失落,字裡行間雖無繁華詞藻,卻留有不盡餘韻。「我所體會的靈性生態」長文銀獎得主柯玫如,則以《海洋是心的鏡子 彎腰淨灘禮敬大自然》,細膩描寫8年來的淨灘願力與同行夥伴的背影,將那份守護大自然的共同心願,在筆下凝聚成一幅幅充滿敬意與覺醒的群像圖。

 

▲靈鷲山教育院院長顯月法師感恩大家成就殊勝的頒獎典禮。(圖/靈鷲山佛教教團提供)

 

█走進文字的殿堂 生命印記都是佛法種子
常存法師恭賀讚歎得獎者,當大多數人被數字掌控、被經濟迷惑、被速度佔有,各位是少數能有意識掙脫出來的人, 願意聆聽自己內在的聲音,與外在的大自然萬物連結,以文字一筆一筆回望走過的路,寫下愛與覺醒的足跡,引領更多人踏入靈性生態的探索,為生態永續注入善的循環。法師引述生態哲學家喬安娜·梅西所言:「我們需要同時成為神祕主義者與活動家,既與地球共舞,也為她奮 鬥,兩者結合才能實現真正的永續。」而靈鷲山「慈悲與禪」宗風,就是靈性覺醒和生態守護的具體實踐。

 

典禮尾聲,全體得獎者齊聚舞台合影,每雙眼睛都閃爍著法喜與感動的光,那光來自佛法,也來自真實書寫後找回的自我。顯月法師圓滿開示指出,佛陀說法集結流傳後世,謝謝得獎者同樣以文字的光明力量傳承佛法,四期教育以出離心、空觀心、菩提心、法界心,讓我們明白一切都是心的映照,一切關係都是多元共生。而華嚴世界裡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也就是師父常說的「靈性即生態,生態即靈性」,說明四期教育與靈性生態是一體的兩面,祝福大家守護生態環境成淨土,走入佛法世界學習慈悲不退轉。得獎作品詳見: https://edu.ljm.org.tw/news/?CID=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