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錯茶恐傷身!醫生:4大NG行為超母湯

喝茶被認為對健康有諸多好處,但如果方法不當,可能會適得其反。婦產科醫師邱筱宸近日透過社交媒體提醒大眾,喝茶的時間與方法若選擇不當,或產生錯誤認知,可能會在獲得茶葉好處之前就傷害身體。她特別點出了4大「喝茶誤區」以及4項「健康喝茶」注意事項,希望愛茶的民眾能夠注意。
邱醫師解釋,茶葉中富含多種對身體有益的植物化合物,如兒茶素、咖啡因、L-茶胺酸及黃酮類等。這些成分各有其獨特的健康效益,例如兒茶素具有抗氧化、抗發炎,甚至可能具有抗癌作用;咖啡因則可適量提神、提升注意力;L-茶胺酸有助於放鬆、減緩焦慮;黃酮類則對心血管健康有益。長期適量飲用茶葉,可能有助於降低心血管疾病、代謝症候群及某些癌症的風險。
然而,邱醫師也指出了4大常見的「喝茶誤區」:
空腹飲用:茶中的單寧酸可能引發胃痛,甚至影響消化功能。
認為能直接促進減重:雖然茶對代謝有一定幫助,但並不會直接導致脂肪「溜走」。減重仍需依靠飲食控制和運動。
飯後立即飲用:茶中的單寧酸和草酸可能會干擾鐵質和鈣質的吸收,特別是素食者和女性更應注意,建議餐後至少間隔1小時再飲茶。
選擇市售含糖茶飲:許多瓶裝茶含有大量糖分,實際上等同於「加糖香精水」。為了健康考量,建議選擇無糖茶飲或自行沖泡。
針對這些誤區,邱醫師提出了4項「健康喝茶」的注意事項:
每日飲用量適中:建議每天飲用2至3杯茶即可。
選擇無糖或自行沖泡:避免攝入過多額外糖分。
餐後間隔時間:建議在用餐後至少1小時再飲茶。
避免睡前飲用:以免影響睡眠品質。
除了這些建議,專家還提醒,入秋後氣候轉變,更要注意調整飲茶習慣。有些人可能會認為秋天應該改變茶葉種類,如從綠茶轉為溫性的發酵茶,但實際上這並非必要。最重要的是選擇適合自己口味和身體狀況的茶葉,不需盲目跟隨潮流。
另外,專家也指出一些不當的飲茶行為,如為了提升茶水滋味而隨意添加其他成分,或是過度依賴茶水來減肥。這些做法不僅可能影響茶葉原有的健康效益,還可能對身體造成負擔。特別是一些標榜減肥效果的茶飲,往往含有刺激腸胃的成分,長期飲用可能損害健康。
最後,專家強調,雖然茶水可以潤喉解渴,但不應完全取代白開水。尤其是在早晚時分,過度飲茶可能刺激腸胃或影響睡眠。建議在日常生活中,仍應以白開水為主要飲品,適量飲茶來享受其帶來的健康效益。
總的來說,茶葉確實具有許多健康益處,但關鍵在於如何正確飲用。遵循專家建議,避免常見誤區,合理安排飲茶時間和方式,才能真正享受到茶葉帶來的健康效益,同時避免可能的負面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