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南大淹水因下水道未設防護設施 環團斥人禍盼雲林縣府速改善
記者呂泓陞/綜合報導
8月3日雲林地區遭遇強降雨侵襲,豪雨不斷,造成大湖口溪水位暴漲,水流沿著下水道直接倒灌進斗南市區建國三路一帶住宅區,導致至少300戶居民受災、生活大亂!根據水利署第五河川分署實地勘查後已確認,斗南市區淹水主因,是下水道系統排放口未設置倒灌防護設施。環團痛斥,這場災害並非天災無可避免,而是人禍造成的重大錯誤!
根據水利署第五河川分署實地勘查,斗南市區淹水是因為該處排放口未設置閘門或逆止閥等防止倒灌設施,當大湖口溪水位上升時,溪水將倒灌入下水道系統,造成系統內部壓力升高,進而產生水孔蓋冒水,導致建國3路地勢較低處積淹水。對此,台灣公民參與協會「水公民環境防災組」召集人粘麗玉主任痛批,地方排水工程沒做好基本的防洪設計,縣府未竟管理之責,讓河水透過下水道「原路返回」,灌進民宅,造成民眾財產嚴重損失!

先前雲林縣水利處長許宏博對外說明,初步勘查應是大湖口溪滿水位,導致街區積水無法排出而灌回地勢較低之處,造成積淹水,粘麗玉說,由此可證,這種基礎設施的嚴重缺失,須請地方政府全權負責設置,勿放置不處理、不改善。她批評,縣府至今仍不承認是未設置閘門及倒灌防護造成淹水,面對災情,雲林縣長不盡快檢討如何補救,反而慣性將責任推給中央,說是「降雨量大」、「溪水暴漲」、「溪流整治容量不足」等因素,這根本是混淆視聽!
對於雲林縣政府,明知下水道無防護設施,卻遲遲不補救,災害發生不該先推卸責任,粘麗玉呼籲,請正視斗南鄉親300戶受災戶之苦,身為雲林大家長的張麗善縣長,應該扛起責任、面對錯誤,而不是每次災害都「甩鍋」中央。她痛心表示,淹水不是第一次,縣府卻從未學到教訓,讓人民的家園一次又一次泡在水中。人民要的是有效治理,不是政治話術。
粘麗玉再次強調,斗南淹水不是天然災害,是地方失職的結果,身為雲林大家長的張麗善縣長,若能視民為親,向人民誠心致歉才是典範;並請提出改善時程,而非繼續推諉,勿讓人民痛心政治人物演很大,只會噴口水。
此篇文章最開始出處為: 斗南大淹水因下水道未設防護設施 環團斥人禍盼雲林縣府速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