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青還真想要!大陸保姆機器人火熱登場 從煮飯疊衣到陪伴長輩

圖:由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主辦的「智享未來——保姆機器人大會」29日在北京登場,不少台青看了後表示驚艷,盼哪天在台灣也能買到。 ( 圖/影片來源/看台海 )

(記者張辰卿報導)

「有溫度的科技、帶煙火氣的創新」,這是多位台灣年輕人對近日在北京舉行的「智享未來——保姆機器人大會」最深的感受。會做飯、疊衣服、照顧老人、還能聊天安撫情緒的保姆機器人,在大陸引發高度關注,台青直言「希望台灣也能買得到」,反映出台灣社會對實用型智慧科技的強烈需求與想像。

北京首場亮相 保姆機器人令人驚豔

7月29日,由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主辦的「智享未來——保姆機器人大會」在北京登場,集中展示一系列能煮飯、疊衣、聊天、照顧老人的高智慧生活型機器人,場景應用從居家到社區無所不包,讓台灣青年眼睛一亮。

這些具備複雜操作能力的保姆型機器人,被譽為「鋼鐵保姆」,結合感測器、人工智慧語音交互與精密操控能力,不僅能完成日常家務,更能提供健康監測與長者照護服務,打破過往人們對「冷冰冰機器人」的刻板印象。

台青讚「煙火氣十足」 盼保姆機器人早日落地台灣

來自台中的曹翔凱看完機器人演示後驚呼:「我真的被驚豔到了!」他說,過去總覺得機器人離生活太遠,如今這些能煎蛋、會陪伴的機器人,讓人看到科技不再只是炫技,而是真正能「落地」服務人的日常。

圖:機器人「光子」身高1.7米,体重70公斤,靈活度、體態控制等技術指標在大陸處於領先地位。 ( 圖/影片來源/看台海 )

來自高雄的簡孟軒表示,這場大會讓科技展現了人性溫度,「這不再只是實驗室的玩具,而是能走進家庭的幫手。我們需要這樣的創新」。

另一台青廖家興則提到,這場大會讓人重新理解「科技以人為本」的精神:「從智慧養老、家庭照護到陪伴小孩,這樣的機器人是台灣社會正在需要的解方。」他坦言,希望台灣不只是旁觀者,更能加速引進相關技術與產品。

從照顧長者到陪伴孩子 保姆機器人技術全面開花

據總台央視欄目《看台海》報導,這次大會展示的保姆機器人涵蓋了幾個類別,包括護理輔助型:協助老年人或行動不便者起身、行走;健康監測型:可測量血壓、心率並提醒服藥;日常服務型:負責煮飯、掃地、摺衣等家務;社交陪伴型:提供情緒安撫、對話聊天、娛樂互動。

其中受矚目的是名為「光子」的通用人形機器人。身高1.7米、重70公斤,擁有40個自由度的靈巧關節,可完成烹飪、遞水、摺衣與掃地等工作,甚至還能用方言聊天、打太極拳。其售價為55萬元人民幣(約台幣220萬元),已獲企業與個人用戶預訂,展現龐大市場潛力。

另一款由河北工業大學開發的養老護理機器人,則針對「搬運與安全」設計,能將臥床老人安全轉移至輪椅,並結合視覺與觸覺感測,保障操作過程安全。

場景測試加速落地 多城聯動展演推廣

此次大會不僅在北京首發,後續還將在青島、深圳、成都、蘇州四地設立分會場,進行應用競演與年度盛典,推動保姆機器人從展示走向實用。

圖:名為「光子」的通用人形機器人可完成烹飪、遞水、掃地等工作,還會打太極拳,售價約220萬新台幣。 ( 圖/影片來源/看台海 )

中國電子資訊產業發展研究院指出,大陸保姆機器人已進入機構型、家庭型與社區型等多元場景,隨著人口老齡化加劇、照護需求上升,市場潛力巨大。2024年末,中國60歲以上人口已達3.1億,預計2035年將突破4億。

不過,雖然潛力驚人,保姆機器人要真正進入家庭,仍需克服「看得清」、「反應快」、「做得穩」三大能力門檻,比如在複雜家庭環境中,要準確辨識物品與人類行為;同時,具備即時應變與路徑規劃能力,能處理突發狀況;再者是穩定持握熱水杯、避開兒童寵物等細緻動作。

此外,還須通過資訊安全測試、防駭設計、熱感應檢測等專業認證流程,確保智慧裝置不僅能用,也「用得安全」。

智慧機器人帶動產業鏈 台灣如何迎戰與接軌?

大陸機器人產業鏈完整,從晶片、演算法、作業系統到內容服務均逐步成熟。單是去年第一季,服務機器人產量即達260.4萬套,年增20%。

《看台海》引述台灣青年茆致遠的話說,「這樣貼近民生的創新,形成了研發與市場需求的正向循環」,台灣應設法引進技術或與大陸業者對接,協助本地產業升級,「不要錯過下一波家庭智慧革命的列車」。

據報導,當前機器人產業已成為衡量科技創新與高端製造業水準的重要標誌。今年第一季度,大陸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產量分別達到14.9萬套和260.4萬套,同比分別增長26%和20%。從世界首個養老機器人國際標準的制定,到完備的上下游產業鏈,再到龐大的應用市場,大陸為機器人技術落地提供了沃土。

〔 圖/影片來源/看台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