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罷免失敗 賴清德貼文秒被灌爆:16億就這樣浪費了

image

圖:擷取賴清德臉書

首波大罷免投票結果出爐,最終「25:0」全數潰敗,罷免案未能跨過門檻。總統賴清德昨(26日)深夜在臉書發文回應,強調此次投票結果「不是某一方的勝利,也不是另一方的失敗」,並感謝所有行使公民權利的國人朋友與選務人員。他表示,罷免與反罷免都是人民在憲政制度下的正當權利,即使立場不同,台灣人依然能透過合憲合法的方式表達意見,這正是民主台灣最珍貴的地方。

賴清德並回顧這一年多來的罷免歷程,提及許多公民挺身而出、風雨無阻地收集連署書、發送傳單,皆是出於對國家的熱愛,而非仇恨。他呼籲,「選舉和罷免都會有結果,但民主只會因為一次次的公民參與而更加堅韌。今天過後,我們仍有許多挑戰,但要向世界證明,台灣能用憲政制度化解內部紛爭,更能在競爭過後以民主精神團結彼此。」

不過,賴清德的貼文一出,立刻被大量不滿大罷免結果的網友留言灌爆,質疑「16億元就這樣浪費掉了」、「繞了一圈回到原點」、「執政黨帶頭搞罷免卻沒人負責」。也有人酸諷「好想罷免你,再次展現民意」、「選贏我最大,選輸說幹話」、「大罷免,大甩鍋」。


資深媒體人黃揚明也在臉書直言,賴總統長篇聲明其實一句話就能翻譯:「大罷免與我無關,謝謝大家。」並嘲諷賴是否還會繼續講完「團結十講」的未完成後半段。

民眾黨團主任陳智菡則痛批,民進黨主導罷免卻全軍覆沒,賴清德事後卻選擇切割,還把動員包裝成「熱愛國家」,是「最阿Q、最渣的解釋」。她質疑,民進黨沒有人要為這場耗費全台一年心力、花費鉅額公帑的政治動員負起責任,「連自家選民都不買單,還想當作沒事發生。」


網友也熱議,「這是民意對執政黨的警告」、「人民已用選票表態,希望執政黨強化內政而不是搞政治動員」,但也有人認為罷免結果彰顯台灣民主制度的韌性,至少民意終究透過制度被表達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