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罷免無論成功或失敗 撕裂的社會都成最大輸家

面對明天即將來到的大罷免投票,轉移了媒體對丹娜絲在南部造成嚴重災情的關注,也沖淡了原本朝野應該共同面對川普關稅的衝擊,原本該討論的是關稅對百工百業的影響,如今百工百業卻在民進黨總召趙柯建銘的帶領下,眼中只有大罷免大成宮,似乎無須擔心接下來的裁員減薪問題。
今年初以來百工百業面對台幣急升,除了苦吞獲利遭侵蝕,如今還有更嚴重的關稅問題要面對,卻連想要跟行政立法部門遊說、溝通都求助無門。工具機業者已率先停止接單、放無薪假,而且情況還在持續惡化。撲天蓋地的大罷免,掩蓋關稅即將對所有行業的的經濟衝擊,而民進黨政府關心的只有千億撥補台電,朝野、行政立法把所有的力氣都放在政治對抗。
目前罷團的主軸是「反共」,卻提不出任何民生議題,對於中間選民來說,到底能得到甚麼,投票能改變什麼?」以仇恨值作為此波選舉的訴求,高仇恨值的政治人物也會擁有死忠支持者及強烈反對者,因此罷免案會激起反對者的動員能量,也可能激起支持者的高度投票意願,也讓外界目前對於投票結果尚難以預測。
但是為了這場大罷免,除了選務的經費、罷免方與反罷方投入的資源,更多的是因大罷免導致的資源錯置,包括賴政府對於關稅後果的輕忽,經濟政策的對應,錯誤能源政策的修正;而在野黨為了政策買票,讓立院通過的普發現金一萬元,如果沒有大罷免,立法院還需要通過這筆2300億的預算嗎?
就算大罷免如民進黨所願大成功,賴政府取得完全執政,並不會影響川普對台關稅的結局,也不會改變產業受到的衝擊,無薪假、裁員關廠還是會發生,甚至台灣因為錯失第一時間的準備,衝擊只會更大。
行政院將大罷免美化為「台灣人的公民課」,但實際上就是一場朝野惡鬥,把所有台灣人民都拖進政治的權力遊戲中無法脫身。大罷免讓朝野惡鬥,扭曲了國家資源的配置、改變了執政者施政的優先順序,所有的重要議題都靠邊站,投票結果出來了,國會藍綠席次改變,然後呢?撕裂的社會成了最大輸家。
搖滾教父羅大佑批大罷免是賴皮罷免,也透露出一個缺乏民意基礎的政府,試圖透過罷免的「巧門」,打破目前朝小野大的格局,達到自我擴權的目的,最後六成非綠的民意,會不會被四成挺綠民意「沒收」;反之,若反惡霸的票數拉高,則成為一場對「賴卓體制」的期中民意考驗,或許能讓賴政府能謙卑的正視問題,不再將台灣民眾捲進內耗的政治漩渦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