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南舉辦城牆市鎮論壇 聚焦古城保存與發展

【大成報記者杜忠聰/臺南報導】今年恰逢國定古蹟「臺灣府城城門及城垣殘蹟」啟建滿三百周年,臺南市政府文化局、文化資產管理處與古都保存再生文教基金會,於 7 月 18 日至 20 日聯合舉辦「2025 城牆市鎮論壇」。活動邀集國內外專家學者與實務工作者,一同分享城牆市鎮的保存經驗,探討其永續發展願景。
臺灣許多城鎮在歷史上皆曾修築城牆,臺南也曾擁有完整的城牆系統。這些城牆的興建與消失,反映了不同時代的需求,也與當代城市發展緊密相連。為深入探討相關議題,臺南文化局自去年起積極推動系列紀念活動,包括舉辦「雙城論壇」,串聯「臺南 400」與「府城建城 300」的歷史記憶。今年 2 月起,更在麻豆、新化及府城地區舉辦願景工作坊,廣納市民意見,凝聚城牆保存共識,並結合公私部門力量,推出「府城城垣 300 年」系列紀念活動,讓民眾重新認識臺南作為城牆市鎮的歷史地位。
為期三天的論壇將在臺南市文資保存研究中心國際會議廳舉行。前兩日的「公部門版論壇」由文化局與文資處主辦,邀請來自臺南、新竹、臺北、高雄、屏東、嘉義、金門等地,以及新加坡、越南等國的專家與公私部門代表,分享各地城牆市鎮的歷史脈絡與保存實踐。透過跨城市、跨領域對話,論壇將探討城牆市鎮與現代城市的關係,並共同發表「城牆市鎮保存宣言」,為未來的永續合作奠定基礎。
第三日的「民間版論壇」則由古都保存再生文教基金會主辦,邀集全臺 16 個與城牆市鎮相關的民間團體,分享他們與舊城互動的經驗,展現「府城城垣 300 年」系列活動中民間倡議、公私協力的核心精神。
論壇期間,文資保存中心地下一樓將設置城牆市鎮案例展示,呈現各地的保存成果與創新實踐。主辦單位誠摯邀請關心城市文化發展的市民,踴躍參與論壇與展覽,一同探索城牆市鎮的過去、現在與未來,為臺灣城市發展尋找更多可能。
城牆作為城市歷史的見證者,承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與集體記憶。臺南舉辦的這場論壇,不僅是對府城城牆 300 年歷史的致敬,更是一次跨越地域與領域的深度對話。透過匯聚國內外經驗,結合公私部門與民間力量,臺南有望為城牆保存與城市發展找到新的平衡點,讓古老城牆在現代社會中重煥生機,延續城市的歷史文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