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工務局闡明北外環工程路線方案 公聽會解疑釋惑

【大成報記者杜忠聰/臺南報導】1 日,臺南市召開台南都會區北外環第四期工程 (東工區) 用地取得公聽會。工務局強調,公聽會程序合法,路線規劃經過專業審慎評估。​
工務局表示,此次公聽會吸引地方民意代表、地主及民眾出席發表意見。事前已依《土地徵收條例施行細則》第 10 條規定,以公函通知土地所有權人及其合法繼承人,並在公共場所張貼公告、刊登政府公報及新聞紙,同時聯絡公所及里辦公處協助公示,嚴格按照法定程序執行。​
針對路線規劃,工務局詳細解釋背後考量。因鹽水溪河寬有限,若施工時在行水區落墩連續圍堰,易導致水道束縮,形成馬蹄形渦流,衝擊堤身,威脅河防安全,且堤前落墩存在潰堤風險。為保障民眾安全,不適宜在治理計畫線內高灘地落墩建設北外環道路,因此將路線規劃為於溪頂寮大橋東側從鹽水溪北岸微調至南岸。​
對於部分民眾提出沿鹽水溪北岸堤防興建的主張,工務局回應,若採此方案,將面臨大量住宅拆遷問題,且違反水利法相關規定。經對「鹽水溪北岸路線方案」「鹽水溪南岸路線方案」及「鹽水溪南、北兩側配對路線」等多方案,從路線長度、房屋拆遷量、區域連接性、工程費用、土地徵收補償等多方面比較評估,最終選定「沿鹽水溪南、北兩側配對路線方案」 。​
工務局指出,該規劃不會影響快速道路通行,反而能提升交通運轉效率,讓北區、中西區、永康區、安平區通勤民眾無需跨溪,減少塞車困擾。未來配合國道 1 號北外環交流道完工,交通將更便捷,可縮短城際距離,緩解永康交流道周邊台 1 線長期擁堵狀況。​
臺南市工務局召開北外環第四期工程用地公聽會,體現了政府在重大工程決策中尊重民意、公開透明的態度。針對路線規劃等爭議問題,從安全、法規、成本等多維度給出專業解釋,兼顧民生需求與城市發展。這一做法不僅有利於工程順利推進,也為城市交通改善與區域協調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