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熱菸卡關 招名威:政策延宕就是犧牲人民的選擇自由

image

一場由公民發起的「掃碼連署」,短短9天有超過24萬人次支持,呼籲政府儘速徵收加熱菸的稅捐,完成審查、合法納管;毒理學專家招名威博士投書指出,當「科技進步」遇上「政策延宕」,人民的選擇自由正在被犧牲。

招名威博士說,在一個民主社會中,「選擇的自由」不只是口號,而是制度應保障的基本權利。從信仰、職業到生活方式,我們習慣為個人選擇喝采,但當涉及公共政策與選擇權益時,這份自由卻常被制度忽視。

投書指出,加熱菸產品已問世多年,世界多數國家皆朝向科學評估與法規監管的方向發展,唯獨台灣,健康風險審查已拖延超過兩年,修法通過納管,卻無法合法上市,明明吸菸者已經有無燃燒與無二手煙的替代品,卻被政策卡死。

招名威認爲,制度不作為,讓人民退回最差選項;公共政策是為引導社會選擇更好方向,當人民想往前,制度卻原地踏步,結果就是「守法者無選擇,黑市者有利可圖」,這正違背了公共健康的核心理念;民主社會的理性與慈悲,不該體現在一味封鎖進步的選擇。

招名威以毒理學專家身分指出,加熱菸或許不是理想的終點,但它確實比傳統紙菸能為仍在吸菸的成年人,提供無二手煙的選擇;它不該被貼上「菸就是壞」的道德標籤,而應被看作是減害技術進程的一個中道選項。價值不能僅用道德來斷定,而應依據科學與效果來評估。

投書內容強調,當合法選項被封鎖,走私自然趁虛而入。根據統計,走私加熱菸每年讓政府稅收流失超過200億元,查緝人力疲於奔命,基層與黑市之間甚至形成利益共犯結構。這不只是公共衛生的漏洞,更是行政失靈的危險徵兆。

招名威說:「24萬人連署,是對制度失能的反擊。」由公民發起的掃碼連署,短短九天湧入超過24萬筆支持,呼籲政府儘速徵收加熱菸稅捐,這是一場對政府失能的集體吶喊。當制度卡關、官僚程序與意識型態綁架決策,人民選擇用行動開路。問題是,政府還要裝聾作啞到什麼時候?

招名威強調,一個成熟進步的民主國家,應該以科學為基礎,設立明確的審查標準,在合理時間完成審查,讓產品可依法上市接受監管,不是無限期拖延。真正的進步,不是禁止一切,而是讓更好的選項浮現,讓制度配得上人民的期待。

↑圖說:公民「掃碼連署」呼籲政府儘速徵收加熱菸稅捐,短短9天逾24萬人次支持,對於加熱菸卡關,毒理學專家招名威投書,批評政策延宕就是犧牲人民的選擇自由。(圖片來源:翻攝自招名威F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