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科大台17漁村實踐計畫第四期前進至彌陀梓官 學童水下參與海洋保育觀測

【今傳媒/記者李祖東報導】
國立高雄科技大學USR模範計畫「台17漁村實踐計畫」長期深耕台17線沿線養殖業聚落,從永安出發,今年第四期計畫將行動範圍拓展至彌陀、梓官區,深耕各區環境特色、產業型態,並將海洋保育、食漁教育、產業升級等新議題導入,將永安地方創生經驗拓展至台17沿線聚落。今(26)日南安國小與高科大師生前往彌陀海岸光廊實地下海進行鈕扣珊瑚保育觀察課程,南安國小校長郭啟鴻熱烈響應也親自參與水下活動,中高年級學生共15人報名參與。

彌陀漁港內富含鈕扣珊瑚生態並構成完整的海洋生物多樣性及食物鏈,高科大與當地南安國小在2023年首次合作,推廣食漁教育,後2024年申請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海洋保育在地守護」計畫,以在地特色景點海岸光廊區域內的鈕扣珊瑚保育、小丑魚養殖產業與捕撈漁業等主題展開推廣工程,以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 14為目標,針對當中「以永續方式管理並保護海洋與海岸生態」為核心實踐目標。高科大在彌陀當地推動的地方創生工作,採〈分齡教育〉方式規劃多種實踐課程,今(26)日即進行「海洋小小公民科學家」課程。

高科大橫向連結在地產業(海惠繁養殖場)與海洋保育團體(中華民國水中運動協會),今(2025)年規劃舉辦「海洋教師增能研習」、「海洋公民推廣教育」、「海洋小小公民科學家」、「彌陀漁港區內鈕扣珊瑚生態調查及監測」等活動,針對參與對象進行分齡推廣,將海洋環境與生態系統保育的概念向外宣傳及向下札根,在地搭建海洋守護的力量。未來在海岸光廊周遭海域觀察收集的鈕扣珊瑚生態,可做為周遭地區硬體建設的生物參考指標,並持續追蹤區域內水下鈕扣珊瑚生態的健康狀態。。

今日水下課程由中華民國水中運動協會參與協助,水下觀測活動進行時,由3名教練及2名戒護人員帶領參與的學童從岸上走到鈕扣珊瑚觀測區域,鎖定今年密度最高的區域,設定5平方公尺的範圍以浮潛方式直接觀察鈕扣珊瑚生長位置和健康狀態,每次一人下水進行觀察並記錄,時間約為5分鐘。學童實地觀察鈕扣珊瑚生態及健康狀況的經驗,也可實際觸發學生對海洋環境汙染的危機感,深耕海洋環境保育觀念,提升對海洋生態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