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盛頓雙語小學第7屆環球視野班畢業公演「縱觀全球、全面啟動」呈現全方位成長

【 大成報記者蕭宇廷/臺中報導 】華盛頓雙語小學環球視野班第七屆畢業公演,5/10盛大登場。展演內容以6年學習成果為主軸,結合戲劇表演、科展相聲、主題影片等多元形式,展現孩子們的全方位成長。尤其環球視野班以培育未來小小領導人出發,結合「國際視野專題、創意表達課、美學創意課」3堂特色課程,希望帶給學生帶著走的能力;而同學個個充滿創意與活力的展演,也贏得家長們滿堂彩!
這場畢業公演,是一個跨域統整、回歸學生主體的全人學習歷程。透過表達與創作,結合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讓學生們展現了「承擔責任、展望國際、關懷世界、勇於發表」的小小領導力,也為未來的世界公民素養打下堅實基礎。
與以往不同的是,今年全場主持由學生親自負責,從開場、引言到節目串接,都由孩子自主規劃與執行,讓演出不僅是成果展、更是策展與團隊合作的實戰練習。
華小校長楊麗玲表示,環球視野班強調「以世界為教室」,除了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與學科知識;更重視獨立思考、跨文化理解、永續責任與全球公民意識。
6年來,孩子們透過國際視野、創意表達課程的系統訓練,在邏輯思維、情感表達、口語表達與團隊合作等面向穩健成長,學會站上舞台、清晰有力地述說自己的想法與理念。
楊麗玲指出,這次畢業公演緊扣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由學生親自發想與創作,聚焦於全球關注的重大議題。每一支影片、每一場戲劇、每一場相聲,都是小小年紀「凝視世界、思考未來」的傲人成果。
在4場劇目中,孩子們觸碰到了教育平等、勞動尊嚴、性別偏見、科技倫理等社會議題;透過真實且有層次的表演,企圖引發觀眾對社會正義與人性價值的重新思考;科展相聲演出,則展現了他們如何結合科學知識與生活經驗,用創意幽默推廣永續理念。
楊麗玲強調,校方始終堅信,教育的目的,是培育能夠理解世界、參與世界、改變世界的未來公民。環球視野班6年累積的全球素養教育成果,孩子們學會用更廣闊的眼光看待世界問題,以思辨精神面對挑戰、以行動落實責任;同時展現了令人刮目相看的個人表達能力與團隊合作力。相信這群孩子將帶著這些能量與養分,走向更大的世界。
華小教研組組長柯紹儀也分享,4場戲劇主題 + SDGs中,1.《一個都不能少》對應 SDG4:優質教育。班遊的喜悅背後,藏著有人因貧困與身體不便而無法同行;孩子們用創意和行動,實現了真正的包容與平等。
2.《奇蹟工廠》對應 SDG8:合宜的工作與經濟成長。當現實逼迫理想後退,童工與過勞成為犧牲品;老闆的醒悟,喚回了工廠的人情與尊嚴。
3.《每個都是特別的》對應 SDG5:性別平等。從職場到家庭,無形的性別偏見潛藏在日常;當三代開始對話,平等才有真正的出口。
4.《瘋狂博士的夢幻機器人》對應 SDG8:尊嚴就業/科技反思。打造便捷未來的同時,也看見人與人之間逐漸疏遠;在反思中,人或們學會讓科技回到「有溫度」的位置。
6支主題影片 + SDGs,1.《聽見水的聲音》對應 SDG6:清潔飲水與衛生設施。一滴水,關係著生命與永續;從日常節水開始,人們學會為資源負責。2.《優質教育》對應 SDG4:優質教育。不同國家的孩子擁有不同的學習機會;珍惜所擁有,也關心教育資源的公平分配。
3.《不要浪費食物》對應 SDG2.3:零飢餓/避免浪費。吃得健康也要吃得負責;從營養均衡到避免浪費,大家一起守護餐桌與地球。4.《氣候變遷》對應 SDG13:氣候行動。氣候正在改變、環境正在呼救;人們不只是觀察者,更是改變的行動者。
5.《正義與健全的司法》對應 SDG16:和平、正義與健全制度。年紀小,也能擁有對與錯的判斷;公平正義,從思辨與尊重開始扎根。
6.《聽見不一樣》對應 SDG10:減少不平等。來自不同文化、說話不同口音的人,都值得被平等對待;尊重差異,是邁向和平社會的第一步。
此外,柯紹儀提到,3個以「科學 × 表達 × 幽默」為核心的創意相聲,把學生的科展研究轉化為劇場演出,從火箭實驗、綠色烘焙到生態觀察,用笑聲傳遞知識、用對話探索永續,讓SDGs的學習,不只深刻、還能好笑又難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