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類家常菜+1食物超母湯!譚敦慈:恐致癌

image

近日,有「無毒教母」之稱的譚敦慈在健康節目《醫點不誇張》中分享了關於家常菜中亞硝酸鹽的問題。

她指出,中研院的研究發現,某些食物會增加肺癌風險,特別是加工食品,如火腿、鹹魚、臘肉和香腸等。這些食品的共同點是添加了亞硝酸鹽作為防腐劑。

譚敦慈解釋,添加亞硝酸鹽是為了抑制肉毒桿菌的生長,避免食物中毒。然而,當這些含有亞硝酸鹽的食物與胺類食物結合時,容易產生致癌物質「亞硝胺」。她特別提醒,夜市常見的烤香腸和烤魷魚不宜一起食用,因為香腸含有亞硝酸鹽,而魷魚含有胺,經高溫燒烤後可能形成亞硝胺。

除了加工肉品,譚敦慈還提到其他含有亞硝酸鹽的食物,包括泡菜和某些蔬菜。她解釋,過去種植蔬菜多使用糞肥,現在則使用氮肥,導致蘿蔔、深綠色蔬菜、香蕉、芹菜等可能有硝酸鹽殘留。

然而,譚敦慈強調,民眾不必過度緊張。蔬菜中的硝酸鹽可通過水洗去除約15%,再經過汆燙可去除40%,總共可去除一半以上。更重要的是,她強調「蔬菜是健康的食物,這是不用懷疑的」。她引用陽明交大兩年前的研究,指出當人體內硝酸鹽濃度較高時,攝入含硝酸鹽的食物反而可能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因此食用蔬菜對健康的益處遠大於潛在風險。

對於含亞硝酸鹽的加工肉品,譚敦慈建議不要與胺類食物一起食用。她解釋,硝酸鹽本身無毒,只有在高溫特定條件下與胺類反應,才會形成具有致癌隱憂的亞硝胺。

專家建議,為了降低攝入亞硝胺的風險,消費者可以採取以下措施:

減少食用加工肉品的頻率。
避免將含亞硝酸鹽的食物與富含胺類的食物一起烹煮或食用。
多食用新鮮蔬果,增加維生素C的攝入,有助於抑制亞硝胺的形成。
選擇低溫烹調方式,如蒸、煮,而非高溫煎炸或燒烤。
注意食品標籤,選擇不添加亞硝酸鹽的產品。

總的來說,譚敦慈的建議旨在提醒大眾關注日常飲食中可能存在的健康風險,同時也強調了均衡飲食的重要性。

雖然某些食物可能含有潛在有害物質,但適度食用並搭配健康的生活方式,仍然可以維持身體健康。重要的是要了解食物的特性,合理搭配,並保持飲食多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