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山龍王金殿迎請薩迦法王主持水供法會 以慈悲智慧呼喚對自然的敬畏

記者/游宏琦 嘉義梅山報導
在雲霧繚繞、山嵐浮動的嘉義梅山山腰,一座金碧輝煌、氣韻非凡的殿宇矗立於翠意之中~這裡是位於嘉義梅山的巧雲小棧「龍王金殿」。5月6日,藏傳佛教薩迦派第43任法王親臨此地,主持一場意義非凡的「龍王水供法會」,結合宗教儀式與生態意識,展現佛教慈悲與智慧兼具的現代實踐。

43任薩迦法王於2025年5月6日親臨梅山巧雲小棧~龍王金店主持水供法會/攝 Roy 王順毅

金龍顯夢化現地 雲山仙境立法壇
龍王金殿由在地信眾簡巧雲女士發願建設。數年前,她在夢中多次感應金龍顯化,指引她登上海拔近800公尺的山腰,依照龍王指示尋得湧出泉水的靈地。泉水清冽不息,四周雲霧繚繞,簡女士感應道交,確信此地龍脈深厚,遂立下宏願,要為龍王建一處清淨道場。

歷經多年辛苦經營與虔誠實踐,終於於翠峰之間完成這座融合日式與唐式建築風格的「龍王金殿」。殿宇環山而建,氣勢雄偉、金龍環繞,遠觀如日本金閣寺,近賞則富有東方禪意之妙。山嵐變化萬千,彷如置身蓬萊仙境,是台灣許多人朝聖與靜心修持的聖地。

龍王金殿,主殿二樓四邊柱上各自矗立龍王像遠眺山景;一旁建物為雲山別院/攝 游宏琦

水供法會:敬天愛地 祈願風調雨順
此次水供法會依藏傳佛教傳統儀軌舉行,信眾將鮮花、牛奶、香草、乳香、與食子等潔淨供物,投入由金龍環繞的供水壇中。法王帶領眾僧誦經灑淨、敬供龍王,為台灣祈願風調雨順、人民安樂。

法王開示:「水,不只是財富的象徵,更是人類與萬物生命流動的根源。供水,是一種覺知,是我們對自然的敬意。」他提醒現代人莫忘與天地對話的能力,並說:「水供不只是為了求財、求雨,更是為了重新學會感謝與謙卑。

信眾一一向龍王水供壇供上清淨供物

經典所載:龍王與十善業道
龍王在佛教中不只是神話傳說,更有其深刻象徵意涵。《佛說十善業道經》中記載,佛陀曾於龍宮為龍王說法,傳授「十善業道」,包括遠離殺生、妄語、貪欲等十所不為,遠離十惡廣修十善為修行者斷除惡業、增長福報的根本道法。
而《大智度論》中更明言:「龍得法益,則風調雨順;若遭侵害,則引災動地。」此次水供法會正是依經供養龍王,展現修行者與天地自然共處共尊的倫理精神,也提醒社會:環境與福報,息息相關。

眾願共振:一心守護善念與環境來自全台的信眾齊聚龍王金殿,依序獻供,祈願個人與社會平安喜樂。從長者到青年,眾人於壇前誦咒祈願,有人為家庭平安祈福,有人發願守護環境,更有人表示:「這是第一次感受到與大自然如此貼近的修行方式。
薩迦法王以平實語言傳達深邃法意:「我們不是為了求福才做水供,而是為了記得,這世界值得我們守護,值得我們懷著慈悲心去與之共生。」

薩迦法王一一為龍王金殿所供俸的所有佛像 龍王像 做灑淨與祝福

法王智慧語:慈悲,是一種責任
此次來台弘法期間,薩迦法王不僅舉辦多場法會,也關注生態議題與青年教育。他指出:「佛法的核心,不是逃離世界,而是深刻地活在其中,關懷眾生、擁抱大地。真正的慈悲,是主動的,是承擔。」

他進一步開示:「修行人不應只在經書中尋找佛法,而要在水的清涼、花的柔美、山的靜默中,保持覺知,體會法的流動。護生、護水、護心,三者不可分離。」

水供;從一滴水,回到清淨的心
水供儀式結束後,金殿雲霧再起,空氣中瀰漫著乳香與花氣,信眾席地靜坐,聆聽山間風聲與法語餘音。法王離去前輕聲道:「萬物皆有佛性,也皆有靈性,只在於我們是否願意靜下來,重新學會與萬物對話。」

這一場與自然同在的供養,讓人們重新思考:我們如何對待自然,就會如何對待自己。從龍王金殿灑下的每一滴淨水,不只是祈福,更是覺醒。

薩迦法王與參加龍王金殿水供法會的信眾合影

此篇文章最開始出處為: 梅山龍王金殿迎請薩迦法王主持水供法會 以慈悲智慧呼喚對自然的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