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5大危險因子!醫揭「幽門桿菌」最恐怖之處

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近日提醒大眾,胃癌的發展並非一蹴而就,而是經過長期的累積過程。他強調,幽門螺旋桿菌感染雖然是重要的致癌因素,但僅僅是胃癌發展的第一步。
世界衛生組織已將幽門螺旋桿菌列為一級致癌物,研究顯示約89%的胃癌病例與此菌有關。然而,黃軒指出,即使成功清除幽門桿菌,胃部可能已經遭受長期損害。他解釋道:”想像一下幽門桿菌在胃裡待上10年、20年,早就讓胃壁變得千瘡百孔。”
專家們描述胃癌的進展如同”步步進逼”,從慢性胃炎逐漸發展為萎縮性胃炎、腸上皮化生,最終可能演變成胃癌。即使成功殺菌,這些病變不一定會逆轉,特別是在中老年族群中更難以修復。
除了幽門桿菌感染,其他重要的胃癌危險因子還包括高鹽飲食、抽菸、酗酒、食用醃製品,以及家族病史。研究發現,50歲以上的民眾即使已經成功殺菌,但如果同時存在胃黏膜萎縮或腸化生,其罹患胃癌的風險仍然偏高。
鑑於此,醫療專家建議,特定高風險群體應定期進行胃鏡檢查。這些群體包括40歲以上者、有幽門桿菌感染病史者、家族中有胃癌病史者,以及有慢性胃炎、胃潰瘍或萎縮性胃病變紀錄者。即使已經成功殺菌,這些人群也建議每1-2年進行一次胃鏡檢查。
為了有效預防胃癌,黃軒醫師提出了幾點實用建議:首先,定期進行胃鏡檢查,這是及早發現胃癌的最佳方法。其次,保持健康的生活習慣,包括戒菸、限酒、多食用蔬果。最後,對於有家族胃癌病史或長期胃病的人士,更應提高警惕。
黃軒強調,胃癌的形成是一個緩慢的過程,真正有效的預防不僅僅是殺菌,更重要的是及早發現胃部病變,持續追蹤觀察,並積極調整生活習慣。他呼籲大眾要更細心地關注自己的胃部健康,因為這可能是延長壽命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