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茶歌隨八音:鄭榮興的客家音樂戲曲傳承志業》新書發表 充分展現客家人間國寶!

【今傳媒/記者李祖東報導】客家委員會客家文化發展中心今(30)日於臺灣客家文化館舉辦《采茶歌隨八音:鄭榮興的客家音樂戲曲傳承志業》新書發表會,希望透過本書的出版,讓更多人認識鄭榮興校長(下稱鄭校長)畢生投入客家八音與戲曲傳承的歷程,更充分展現其對客家傳統文化的熱忱與堅持。

客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范佐銘表示,文化部2010年將苗栗陳家班北管八音團登錄為無形文化資產,後續更於2016年美濃客家八音團亦登錄為無形文化資產,直至2021年鄭榮興校長本人登錄為人間國寶,由此可見,臺灣客家戲曲音樂可說是保存非常完整。

范副主委也指出,客家八音對於臺灣社會來說有很多在地團體,期待不只是客委會、文化部等中央單位重視,更期盼地方政府也能有大型活動邀請客家八音團演出;更感謝鄭校長跟客委會長期合作客家夏令營,投入語言、樂曲及文化教學,讓大家親近客家八音文化。最後更代表古秀妃主委承蒙大家共下來努力,期待新書出來之後可以看到鄭校長繼續帶領臺灣客家八音,邁向多元文化推廣未來。

客家委員會客家文化發展中心主任何金樑說,本中心近年積極推動客家音樂研究與典藏計畫,成果豐碩,其一,「日治時期蟲膠唱片數位典藏計畫」由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許馨文教授執行,針對本中心所發行《如膠似漆.留聲客家》專輯裡及所藏38張蟲膠唱片進行物件清整及音檔數位轉錄作業,並建置逐筆後設資料。其二,「臺.客聲:遠東、美樂唱片歷史復刻選輯」由國立臺南藝術大學范揚坤教授執辦,精選本中心典藏遠東唱片及美樂唱片母帶6首具代表性曲目,重現1960年代桃竹苗地區樂人詮釋客家傳統音樂的風貌。其三,「遠東唱片有聲文物暨數位典藏研究計畫」同由范揚坤教授主持,針對遠東唱片母帶及音檔,進行全面整理分析,並建置詳細後設資料。

何主任強調,各項計畫皆深化本中心藏品研究與數位加值,提升大眾接觸客家非物質文化資產之便利性。同時,也計畫於今年8月與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共同舉辦國際論壇,探討臺灣多元音樂,期待有更多跨館及國際合作。

鄭校長出身於客家戲曲名門,自幼浸淫於客家採茶戲與八音表演,早年便奠定扎實技藝,並成功帶領自家八音劇團走出低潮,更視推動傳統藝術為一生使命,始終堅守「傳承與創新並行」的精神,致力將客家戲曲音樂推展至國際舞台。鄭校長彷彿就像一本客家傳統表演藝術的活字典,字典的前半部不斷積累習得傳統技藝,後半部則是致力發揚與傳承志業。期待更多人透過鄭校長的生命故事,觸發更多人關注與珍惜客家傳統表演藝術。

今日新書發表會內容豐富,彷彿是一場全方位客家音樂饗宴,現場除了邀請國立臺南藝術大學范揚坤教授與鄭校長進行深度對談,分享客家戲曲音樂的發展與其生命歷程。更安排鄭校長親自指導的苗栗陳家班北管八音團帶來精彩的客家小戲與八音演出,讓觀眾沉浸在傳統音樂的韻律之美。此外,還帶領與會貴賓參觀「客家大戲光影年代-客家大戲特展」,此展係由鄭校長親自指導並商借珍貴戲服展示,帶領與會貴賓走進客家戲曲的輝煌年代。整場新書發表會不僅是鄭校長個人生命歷程的見證,更是向臺灣客家戲曲藝術的致敬。

新書發表會由客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范佐銘、文化部政務次長李靜慧、苗栗縣政府副縣長邱俐俐、文化觀光局長林彥甫、客家文化發展中心主任何金樑、本書傳主校長鄭榮興、客家委員會前主任委員及委員鍾萬梅、鄭香浩、徐永銓、彭瑞德、客家貢獻獎教授羅肇錦、國立聯合大學客家研究院院長馮祥勇、教授林本炫、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教授張維安、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授李宗信、國立臺南藝術大學教授范楊坤、苗栗縣南庄鄉長羅春蓮及立法委員沈發惠服務處代表、苗栗縣議員温俊勇服務處代表、以及各級學校校長共同出席與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