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太大屠殺倖存者第三代 親赴高史博演出祖輩記憶故事
【今傳媒/記者李祖東報導】
猶太大屠殺倖存者後裔奧莉·瑟拉(Orly Sela)是以色列「記憶傳承大使計畫」的重要推動者。她的祖母耶胡蒂·畢克斯(Yehudit Biksz)在二戰期間被送往奧斯威辛集中營,從此與至親永別。奧莉與祖母感情親厚,因此決定以第一人稱戲劇概念的方式,演繹祖母的記憶故事。
駐台北以色列經濟文化辦事處邀請文藻外語大學、高雄市重要人權歷史地標的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今(27)日舉辦《她和我的故事-猶太大屠殺的記憶傳承》專題講座,並特別邀請奧莉·瑟拉(Orly Sela)來台,以第一人稱的方式講述其祖母的生命歷程,吸引許多關心歷史記憶與人權議題的聽眾到場參與。
在高雄的講座現場,透過奧莉細膩的語言和真摯的情感,彷彿看見她的祖母耶胡蒂,在二戰期間的生命經歷——1944年,她與家人被迫搭乘牲畜列車送往奧斯威辛集中營,從此與至親永別,後被轉往勞改營直至戰爭結束。
以色列駐台代表游瑪雅(Maya Yaron)致詞表示,凡是曾親耳聽過大屠殺倖存者故事的人,都難以忘懷那段經歷。如今,我們能夠親自聆聽奧莉以第一人稱講述其祖母耶胡蒂的故事,讓我們再次深切感受到那段歷史的震撼與教訓。
游瑪雅說,更令人欣慰的是,有這麼多台灣朋友與我們一同參與這場記憶的傳承,感受記憶的力量、語言的溫度,以及堅強的韌性在極端黑暗中仍能綻放的光芒。這些故事值得被記住,也提醒我們「大屠殺的教訓不只是過去的悲劇,它與今天、與此時此地的台灣都有深切關聯」。
她進一步呼籲:「每個人都是歷史的承載者,也都是未來的塑造者。我們共同肩負著對抗仇恨與種族主義的責任。正因如此,以色列今年擔任『國際大屠殺紀念聯盟(IHRA)』主席國,我也誠摯邀請台灣各界積極響應,攜手面對當代反猶太主義與偏見挑戰。」
文藻外語大學圖書館館長張守慧教授提到,隨著全球種族主義現象再度浮現,納粹大屠殺的歷史記憶與警示顯得愈發重要。面對歷史傷痕,持續加深對此議題的認識,並推動相關教育,已成為當務之急。唯有透過教育與紀念,社會才能有效對抗仇恨與偏見,避免歷史悲劇重演。
高史博館長李文環引館內二二八事件常設展為鑒,莫忘銘記歷史帶來的傷痕。有別於書寫的歷史、文物的收集與展示,這場講座以演出的方式呈現家族史的記憶,相信在講座之後更深刻瞭解歷史教育帶來的意義。
以色列駐台辦事處說明,大屠殺倖存者逐漸凋零,「記憶傳承大使計畫」以倖存者子孫的「第一人稱」敘述為核心,由後代親身述說祖輩經歷,不僅是轉述歷史,更是接下責任、傳遞記憶火炬的深刻承諾。透過真實見證與情感連結,思考記憶在當代的意義,強化對人權價值的守護,期待這份記憶的力量,能持續啟發台灣社會,讓我們在理解與共感中遠離冷漠與仇恨,走向更包容與和平的未來。
奧莉此次來台,曾於4月23日出席在台北舉辦的國際大屠殺紀念日活動,並發表深刻的個人證言。此外,她亦展開北中南巡迴演講行程,與政界人士、教育機構及各年齡層的社會大眾進行深入交流,引起各界熱烈迴響與廣泛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