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文化資源分配不均?柯志恩要文化部好好檢討!
【今傳媒/記者李祖東報導】
立委柯志恩表示,昨卓榮泰院長突然下令總預算案一律全部送出,之前所有解凍案都不准送,寧可下鄉宣講、哭窮賣慘、大批在野黨,只為罷免累積仇恨。昨網路廣傳一張截圖,內容是文化部主計處公務員「經請示已可將解凍報告發文至立法院」,還表示「解凍報告內容再瀏覽一次、確認不會被解讀成早早就寫好現再才送的字眼…」。這位同仁的善意提醒,證明之前另一位公務員吹哨者的爆料為真,各部會都被高層要求不准送預算解凍案,如此才能將矛頭對準在野黨,並扣上凍結預算讓政府癱瘓的罪名。
真相是,即使總預算部分被凍結,但刪凍的比例很低,根本不會影響施政,但綠委和側翼就可以謠言大噴發:請不起手語老師、沒冷氣、沒衛生紙、領不到住屋補助和育兒津貼…且前一天林佳龍部長還在危言聳聽說「沒預算印護照」了!為人民看守荷包是立委的天職,從年初以來一直被抹黑成癱瘓政府,如今各種證據顯示,是民進黨不願循正常程序處理預算,果真是機關算盡!
柯志恩指出,文化部有很多資源用於振興文化產業,很多藝文團體必須政府的補助、毫無疑義!尤其新創、年輕、或剛起步的藝文人才更需要文化部給予輔導。但長期以來,文化部被質疑「補助不公」、選拔不公,如何讓未申請到的團體服氣?納稅人如何看出補助的效率和成績?套一句圈內人說的「劇本好壞是心證,預算高低是心證,藝術是心證」,文化部說你有補助價值就有補助價值,至於補助金發完,市場反映如何,文化部有進行檢討嗎?又有多少遺珠永遠在關愛的眼神之外呢?!
多年前韓流開始引領風騷,大家都說應學韓國影視發展的作法,但韓國高度市場導向,評分項目–「市場可行性」就佔40%,不具市場競爭力者就淘汰,反觀台灣,只要迎合當道的脾胃,資源就可源源不絕。不需接受市場的考驗,賺錢不用還,賠錢也完全無責,還可以再申請補助,試問誰在乎市場和票房?請問又如何走向國際?
文化部真的要好好檢討:為何文化資源分配不均?為何文化政策的透明度不夠?為何文化產業的支持力道不足?為何文化政策實施成效不彰?文化獎補助真的不該是執政者的恩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