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母院的鐘聲》奇妙巧合 跨域才女林宣余以膠彩創作激發情感共鳴

圖 文化局副局長曾能汀-右1-代表出席林宣余-右2-開幕活動 記者王偉翻攝
圖 文化局副局長曾能汀-右1-代表出席林宣余-右2-開幕活動 記者王偉翻攝

【News586/記者王偉報導】台中市港區藝術中心即日起至5月18日,在全國最大545坪單一展場展覽室A舉辦「空山花望月—林宣余創作展」,此次展出包括林宣余較早期的作品,也呈現近年來累積淬煉的創作心血,透過膠彩藝術展現不同階段的生命感悟;歡迎有興趣的民眾踴躍前往參觀。

圖 開幕式所有貴賓大合照 記者王偉翻攝
圖 開幕式所有貴賓大合照 記者王偉翻攝

文化局表示,曾在2007年至2009年連續獲得大墩美展前三名及2016年全國美展金牌獎的林宣余,為東海大學美術系研究所膠彩碩士,是現任僑光科技大學通識兼任講師。林宣余的膠彩創作,除主題思維上的凸顯,創作的手法也加入大量複合媒材的運用,這在以往講究膠彩純粹性的創作中,是大膽的突破,無論是對時代變遷的反思,還是內心世界的詮釋,都講述著一個又一個鮮活的故事,將帶領觀眾看見膠彩藝術的精妙與深度。

藝術家林宣余表示,展出作品分為四個系列:「卡片系列」以創作記錄時代的變化,每張卡片都是一幅畫一個故事;「人物系列」是在創作中遇見挫折或是生活上的一些難處時,會把自己放進這個空間遊走;「山水風景系列」將自然的壯麗與人文的底蘊融合,感受大自然的靜謐與力量;「花園子系列」則透過表現花草生命韌性,反映當前山林生活的閒適,逐漸回歸心靈寧靜。

林宣余進一步表示,系列作品中印象最深刻的是旅居法國盧昂時創作的《聖母的眼淚》,將當時人們聽聞巴黎聖母院著火的震驚,透過聖母流淚的意象,傳達不捨心情;在作品完成當下,附近教堂的鐘聲竟突然響起,「聖母是不是知道這幅作品已經完成了。」林宣余憶起,那時候心裡非常悸動,自己也感動流淚,畫面中聖母也是流淚的表情,時機巧合地讓人感動及震撼。

談到作品風格,林宣余提到,早年投身於服裝設計領域,過往造型與色彩的訓練成為今日創作上的養分,在東海大學美術系研究所修習膠彩藝術期間,昔日恩師倪再沁老師勉勵: 「畫什麼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怎麼畫?」作品風格呈現,成為在創作時很重要的思考方向,也是每位藝術創作者需要面對的考驗,期許自己的畫作能讓人一眼就能辨識的方向而努力。

今日開幕式貴賓雲集,包含文化局副局長曾能汀、成功大學歷史系名譽教授蕭瓊瑞、東海大學美術系榮譽教授詹前裕、台灣膠彩畫協會理事長林春宏、國立勤益科技大學教授游惠遠、上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蔡惠卿、福倫藥局董事長林殿上、藝術家簡錦清、林必强、于傳麒、陳文濱、陳金旺、陳維銓、童建銘親自到場出席,立法委員蔡其昌及市議員陳廷秀亦派員共襄盛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