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舍老舊與遷村緩慢雙重夾擊 黃彥毓籲市府務實作為

【很角色時報蘇武智/高雄報導】
19566高雄市議員黃彥毓今(28)日於市長施政報告與質詢指出,高雄市多處校舍興建年代久遠,全市目前仍有超過90棟50年以上校舍持續使用,結構與設施老化情形普遍,部分學校補強後仍出現漏水與壁癌等問題,顯見補強難以從根本改善安全與學習環境。他呼籲市府儘速完成全市高風險校舍盤點,提出具體分期重建計畫,並要求中央在財源分配與制度層面給予地方更多支持,讓教育安全不再因預算受限而延宕。
黃彥毓指出,目前中央已送交立法院審議《財政收支劃分法》修正草案,原本是地方期盼多年的財源改革機會,但在藍白主導的修法方向下,反而壓縮了計畫型補助彈性,可能削弱中央對地方教育與建設項目的資源配置,讓地方政府推動政策更加困難。
他呼籲中央與朝野立委應調整方向,兼顧地方執行需求,避免讓改革反而變成新限制。
他以太平國小敬業樓為例指出,補強經費雖高達上千萬,仍無法解決滲水與結構老化問題。在學生數減少、空間閒置的情況下,應啟動重建評估,導入智慧教室與永續設計,提升整體學習品質與使用效能。
市長陳其邁答詢表示,目前CDR耐震係數雖達標,但近來地震頻繁,也讓老舊校舍潛在風險浮現,市府將責成教育局與工務局加速完成校舍盤點,必要時動用教育基金汰換。
針對大林蒲遷村進度,黃彥毓指出,目前環評尚未完成、都市計畫未公開展覽,遷村登記作業也遲未啟動,導致居民無所適從,尤其高齡者焦慮不安。他要求市府應明確公告進度,並於114年底前正式啟動登記作業,以穩定民心、確保節奏。
陳其邁表示,市府將都市計畫、環評與協議價購三程序「齊頭並進」同步推動,並持續強化與居民溝通,務實推動後續安置工作。
黃彥毓強調,無論是教育建設還是遷村作業,都仰賴穩定的財政與清楚的政策方向。他將持續監督市政進度,也呼籲中央在制度改革過程中,應真正考量地方治理需求,不應讓基層成為改革代價的承擔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