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保署新竹分署攜手烏來在地部落 公私協力共創原鄉森林資源惠益共享

▲林業保育署新竹分署夏榮生分署長核發保安林身分證,由烏來區王軍二總頭目代表領收,象徵即日起「Lahuy・Tranan保安林」正式命名。(圖/林保署新竹分署提供)
【勁報記者羅蔚舟/新竹報導】
林業保育署新竹分署烏來工作站位處新北市唯一的原住民族行政區,所有的林業經營與管理工作都與在地部落密不可分。作為林業及自然保育主管機關,烏來工作站近年來秉持國際生物多樣性公約精神,以促進資源永續利用與惠益分享為目標,在烏來地區推動多項計畫,兼顧在地生態與生計。
▲林業保育署與部落合作推廣林下經濟作物天仙果。(圖/林保署新竹分署提供)
林保署新竹分署表示,例如去(113)年與福山部落以「Lahuy・Tranan」(德拉楠部落的豐饒森林)共同為福山第1019號保安林命名,不僅具有部落傳統文化意涵,也讓保安林的經營管理成為林業單位與部落間共同的議題;還有在烏來地區與里長共同推動的環境綠美化行動,讓烏來各個里有專屬該地的原生植物景觀,希望在一段時間的培育後,在花期時能替部落帶來觀光效益。
▲林業保育署與部落合作鄰里綠美化。(圖/林保署新竹分署提供)
另外,推動林下經濟,由工作站引進技術與種苗,再由部落培植俗稱「牛奶埔」的「臺灣天仙果」,其全株均可利用,也可賦予料理特殊風味,具有相當的市場潛力,工作站也已成功媒合數家當地餐廳業者,同意收購由部落居民生產的臺灣天仙果,為部落經濟提供了可持續的發展根基。森林育樂方面,在內洞國家森林遊樂區推行販售部落手作的健走竹仗,循環利用在地資源;也與部落的小學共同復育栽植臺灣紅皮書上屬於「易危物種」的大葉火焰草,透過親身體驗和寓教於樂的方式,讓環境永續的種子深植在學童心中。
▲學童將大葉火焰草種植於原生育地。(圖/林保署新竹分署提供)
除此之外,日前也與烏來區福山社區發展協會合作,針對烏來福山國有林區內早期遭不法莠民盜伐所遺留的林木殘材進行搬運作業,將殘材集中保管並進行合法處理,防止殘材再次遭到竊取,並進行再生利用如加工成為木藝玩具、家具用品等,或作為環境教育的案例,同時藉此提供部落工作機會,建立政府與部落夥伴關係、共同守護森林資源的願景。
▲內洞國家森林遊樂區之部落手作健行杖。(圖/林保署新竹分署提供)
烏來工作站劉景國主任表示,林業單位非常重視森林資源的保護以及與部落共享,今(114)年度也將透過社區林業模式,與部落合作進行山林巡守,共同協力維護山林永續,並積極推動桶後溪流域成立自然保護區,加強對於原住民傳統領域的保護,也為大台北地區守護乾淨的水源。
林保署新竹分署表示,近年來林業保育署推動以人為本的森林治理模式,透過公私協力,與依賴山林的原住民部落共同守護森林資源,強調社區參與的重要性體現族人守護森林的行動力,並建立良好的合作模式。未來,將持續與各地方部落合作,推動更多環境保護相關的計畫,以確保全民的自然資源能夠永續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