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塊土地上不只有我們》 華恆明、華伊達、華露莎聯展
【記者林家慶報導】
屏東縣政府與屏東南部的排灣族藝術家華恆明、華伊達、華露莎父女等3人共同策劃《這塊土地上不只有我們》聯合展覽,自1月23日至4月27日在屏菸1936文化基地-屏東原民館展出,將其對家園與自由的嚮往,以及對自我、部落、Mavaliu家族等多重身分的探索與認同,融入創作之中。
縣府原住民處表示,《這塊土地上不只有我們》源自排灣族語「aicua kinakadiyan na caucau sinibakaraina imaza kadjunangan」,意即一個人的成就並非單憑個人努力,而是這片土地、這個環境造就而成。本展覽採取「多主題、去中心化」的開放展示方式,呈現三位藝術如何以精湛工藝將平凡的刀具、繪畫、陶器昇華為藝術,作品中蘊含著豐沛的排灣文化底蘊與生命力。
原住民處表示,有別於現今明確的公私土地劃分,數百年前的恆春半島是各族群、不同國籍人士共享的沃土,排灣族人稱之為「BALILAOU」,意指「讓不同族群共享這片土地」。當不同族群、多元身分認同的人們共處一地,難免產生分歧與衝突。華姓藝術家所屬的Mavaliu家族作為屏南地區三大家族之一,扮演著族群間公正調解者的角色,贏得在地居民的敬重與信賴。作為Mavaliu家族成員,華恆明、華伊達、華露莎無論在言行或創作中,都流露對家族的無限榮耀感,並視傳承家族使命為己任。
華恆明表示,「光」一直是排灣族著迷的元素,華伊達也印證了這點,指出南排灣族的日常生活與藝術創作中,始終存在對太陽、光、火的追尋。在本次聯展中,三位藝術家的作品,均與光、火有所連結及呼應。
華恆明在灼熱的鍛造過程中,打造出飾有傳統紋樣的刀具。對排灣族而言,佩刀象徵著鼓勵成年者探索環境、運用周遭材料進行創作。任何接觸的事物都可能轉化為創作的歷程或素材,正如華恆明常說:「創作沒有固定模式,萬物皆可成為創造的元素。」
華伊達以鮮豔的色彩與靈動精準的筆觸,描繪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她將深刻的部落傳說、家族歷史、個人生命經驗等,轉化為畫作中永恆的光彩。
華露莎的陶燈作品結合傳統美學與創新雕刻設計,溫暖的光芒從陶燈鏤空處灑落,營造出光影交織、明暗和諧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