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與柔的淬鍊》沈子真鐵雕個展
[勁報記者杜忠聰/臺南報導]「《鋼與柔的淬鍊》沈子真鐵雕個展」於113年12月20日起,假臺南文化中心第三藝廊辦理,此次展覽作品質精而美且各富特色、展覽內容精彩可期。
東海大學美術系研究所、真善美聯盟藝術人文學院西洋藝術研究會常務委員、臺灣當代鐵雕名家沈子真,以《鋼與柔的淬鍊》為題,舉辦個人鐵雕創作展覽。此次展覽集結沈子真老師多年來積累的創作能量與創作心得,共展出20餘件鐵雕作品,作品透過舊農器具、木頭、火頭磚、陶瓷花窗等異材質的巧妙融合,展現藝術家對歷史、記憶與轉化的深刻思辨,也為藝術創作注入了一股新型態的創作思維。
沈子真老師擅長以鋼鐵為主要媒材的創作,將原本冰冷金屬,賦予了溫度與生命。沈子真老師表示,創作靈感往往來自於生活中隨處可見的物件,尤其是具有歷史痕跡的舊物及早期農具。在沈子真老師的眼中,這些看似平凡無奇的物件,卻蘊藏著豐富的故事與情感以及深厚的文化歷史意涵。沈子真老師透過拆解、重組、焊接、鍛造等工序,將這些原本無大用的舊物,賦予了新的生命與意義。
此次展覽中的作品,大多創作是以台灣早期農耕時期的農業器具為素材。沈子真老師將鋤頭、鐮刀、斧頭、牛軛、鐵叉等舊農業工具,重新創作並組合成具有象徵意義的造型。除了賦予舊物新的生命價值之外,沈子真老師也擅長水墨及書法創作,並將水墨的線性及書寫性運用在鐵雕創作中,這讓剛硬的鐵雕創作,更獨具的展現水墨的虛實與柔,沈子真老師表示,希望透過此次展覽,帶領觀眾體悟鋼鐵材料與水墨創作的剛柔並濟,例如作品「迴舞」,這件作品的創作靈感源自於書寫榜書時所獲得中國書法線性美的體悟,揮毫書寫這些大字時,筆尖的起落與轉折彷彿帶著情緒在紙上舞,這種線條的流暢與起伏彷彿書寫的墨線,猶如舞者的優美舞姿,讓觀者能感受到一種靈動的美學,引領他們進入一場思考與感悟的藝術之旅,也從新思考舊物的價值與意義。沈子真老師認為,舊物不僅是過往生活的見證,更是文化傳承的載體。透過藝術的轉化,舊物可以煥發新的生命,為當代生活注入新的活力。例如「止殤」這件作品,是由四齒叉、銅鑼、窄長鋤頭等農具組合而成,在製作的過程中,面臨著一大挑戰:如何將四齒叉中的鐵與銅鑼內的銅融入其中,焊接上必須換上銅線焊條來焊接,同時要掌握好焊接的時間,才能避免破裂失敗。這件作品通過文字表達出俄烏戰爭的關係「是誰?扎破了我的盾;而我?又拾起了誰的矛;混亂終將歸於平靜,傷痕卻待誰來撫慰;寬恕是恆久的和平。」探討了戰爭中的傷痛、仇恨和寬恕之間的衝突矛盾關係,以農具為材料,融合了銅和鐵的焊接過程,呈現出深刻的含義與意味著停止戰爭,停止傷痛,轉而尋求和平與寬恕。它提醒我們,在混亂和衝突中,寬恕才是實現真正和平的關鍵。
此次展覽不僅是沈子真老師個人創作歷程的回顧,更是透過不同的創作型式與作品表現出來更深層的含意分享給所有喜愛藝術的朋友,也是對臺灣在地文化的一次深刻挖掘與詮釋。
此次「《鋼與柔的淬鍊》沈子真鐵雕個展」展出作品眾多,希望藉由展覽與臺南市民分享、交流創作中的美學與精神。本次展覽期間自113年12月20日至114年1月5日,歡迎廣大市民及喜愛藝術的朋友前來觀賞指教,感受鋼與柔交織的淬煉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