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與考現,113年駐台江藝術家重新詮釋台江
【大成報記者杜忠聰/臺南報導】台江文化中心為推動地方藝文深耕,每年提供場館空間及資源執行「藝術家駐台江創作計畫」,希望藝術家結合台江周遭環境、在地歷史人文、自然生態進行創作展演;今年「藝術家駐台江創作計畫」共入選3組藝術家,其中藝術家「可揚與他的快樂夥伴」以安南區宋江陣文化發展台語口述影像創作、藝術家李立中及藝術家王宥婷藉考古與考現方式重新認識台江,並分別於11月1日至11月17日及11月2日至12月8日於台江文化中心劇場棟2、3樓展出,歡迎民眾前來觀展。
藝術家「可揚與他的快樂夥伴」台語口述影像創作計畫-《用咱Ê語言,講咱Ê身體》以海尾寮朝皇宮、土城香科遶境及陳卿寮保山宮為田野調查據點,進行宋江陣的田野調查,並隨著宋江陣隊伍繞境,期間觀察宋江陣的陣型及學習「雙斧」動作;接著展開4場工作坊,分別為非視覺舞蹈工作坊及舞蹈口述影像工作坊,最後以分享工作坊進行舞蹈呈現,結合google map地點導覽方式,以台語聽取宋江陣「雙斧」操演身體的過程。
藝術家李立中本身為臺南人,因迷戀賽鴿歸巢的本能,2016年開始以鴿子作為創作方法,透過賽鴿文化研究,對歸屬、宿命、後全球化等議題建構自我對話,發展《台灣粉鳥三部曲》敘事作品,書寫一部台灣賽鴿史;此次作品是李立中自2021年起陸續以駐村方式所發表的《Pontanus的日誌本》系列,藝術家將自己化身為主角Pontanus穿越時空尋找鴿子身影,藉由這位大航海時代小人物的視角考古、考現,並趁隙尋找心疼未受重視的鴿子身影(考古),同時關注當代城市群落與在地發展(考現),既存在於現實又存在於想像;最後以講述表演方式呈現,並於11月1日至11月17日於台江文化中心3樓進行《Pontanus的日誌本08 大港》成果展覽。
藝術家王宥婷《海上的空間脊背》成果展覽於11月2日展開,展期至12月8日;《海上的空間脊背》名字是取自地名「鯤鯓」,形容沙洲像是「大魚浮在海面露出背部」的視覺意象,另層名稱是「海上的」,以韓炳哲的著作《非物:生活世界的變革》在對物的寓言中以潛藏未被發掘的意象探討台江;王宥婷以3個地點:3000-2000年前古海岸線、十七世紀大員港道、消失的海洋與溪流為田野調查對象,並參考台江國家公園相關文獻,透過空間觀察與數位紀錄探索是海(過去)非海(現在)的區域,挖掘海洋與陸地空間的歷史與文化連結。
本次藝術家駐台江創作計畫特別與台江傳統文化及地理歷史進行連結,並有諸多反饋給與藝術家進行不同的反思,在過去與現在的時空交叉進行,藉由本次展覽,帶領觀眾進入藝術家沉思的世界,並觀看台江隱藏的面貌。
藝術家「可揚與他的快樂夥伴」台語口述影像創作計畫-《用咱Ê語言,講咱Ê身體》以海尾寮朝皇宮、土城香科遶境及陳卿寮保山宮為田野調查據點,進行宋江陣的田野調查,並隨著宋江陣隊伍繞境,期間觀察宋江陣的陣型及學習「雙斧」動作;接著展開4場工作坊,分別為非視覺舞蹈工作坊及舞蹈口述影像工作坊,最後以分享工作坊進行舞蹈呈現,結合google map地點導覽方式,以台語聽取宋江陣「雙斧」操演身體的過程。
藝術家李立中本身為臺南人,因迷戀賽鴿歸巢的本能,2016年開始以鴿子作為創作方法,透過賽鴿文化研究,對歸屬、宿命、後全球化等議題建構自我對話,發展《台灣粉鳥三部曲》敘事作品,書寫一部台灣賽鴿史;此次作品是李立中自2021年起陸續以駐村方式所發表的《Pontanus的日誌本》系列,藝術家將自己化身為主角Pontanus穿越時空尋找鴿子身影,藉由這位大航海時代小人物的視角考古、考現,並趁隙尋找心疼未受重視的鴿子身影(考古),同時關注當代城市群落與在地發展(考現),既存在於現實又存在於想像;最後以講述表演方式呈現,並於11月1日至11月17日於台江文化中心3樓進行《Pontanus的日誌本08 大港》成果展覽。
藝術家王宥婷《海上的空間脊背》成果展覽於11月2日展開,展期至12月8日;《海上的空間脊背》名字是取自地名「鯤鯓」,形容沙洲像是「大魚浮在海面露出背部」的視覺意象,另層名稱是「海上的」,以韓炳哲的著作《非物:生活世界的變革》在對物的寓言中以潛藏未被發掘的意象探討台江;王宥婷以3個地點:3000-2000年前古海岸線、十七世紀大員港道、消失的海洋與溪流為田野調查對象,並參考台江國家公園相關文獻,透過空間觀察與數位紀錄探索是海(過去)非海(現在)的區域,挖掘海洋與陸地空間的歷史與文化連結。
本次藝術家駐台江創作計畫特別與台江傳統文化及地理歷史進行連結,並有諸多反饋給與藝術家進行不同的反思,在過去與現在的時空交叉進行,藉由本次展覽,帶領觀眾進入藝術家沉思的世界,並觀看台江隱藏的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