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邊「趖」不唸ㄘㄨㄛˋ!正確讀音曝 眾人驚:講錯30年了
「鼎邊趖」是源自基隆的知名小吃,以麵糊在熱鍋上快速凝固成薄片,切成長條後加入各種配料燉煮而成。這道料理以滑嫩有咬勁的口感和豐富鮮美的湯頭著稱,深受台灣民眾喜愛。然而,近日一名網友在社群平台Threads上發文,質疑大家把「趖」字念成「ㄘㄨㄛˋ」是錯誤的,引發熱議。
網友貼出一張國小課本照片,其中「鼎邊趖」的「趖」字附註拼音為「ㄙㄨㄛ」,與一般口語念法不同,引發網友熱烈討論。
許多網友紛紛表示從小到大都唸錯,直呼「好特別的讀音」。也有人認為課本注音只是方便教學,整篇文章用台語書寫更為貼切。台語專家指出,「鼎邊趖」的台語寫法為「tiánn-pinn-sô」,意指小吃製作過程中在鍋邊扭動的樣子。
教育部台語辭典中也有收錄「鼎邊趖」的製作方法,內容指出是先在熱鍋上快速鋪上一層麵糊,凝固後取下切成長條,再加入蔥薑、海鮮、菇類等配料一起燉煮至熟即可食用。
無論讀音為何,鼎邊趖始終是台灣飲食文化中的特色美食。透過口耳相傳和世代傳承,這道料理不僅見證了歲月變遷,也凝聚了在地人的記憶和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