蟹足腫好困擾 放射線治療讓它掰掰
【焦點時報/記者林明佑報導】放射線治療總被人和癌症聯想在一起,其實,生活中常見的「蟹足腫」也可以用放射線治療,簡單有效!48歲的蘇小姐1年前在右後背靠肩處長出蟹足腫,不僅影響外觀,更影響穿搭,透過衛福部彰化醫院的外科手術合併放射線治療,一舉解決了蘇小姐的困擾。
蘇小姐透過民眾介紹前來彰化醫院放射腫瘤科,她向吳俊玠醫師表示,她的後背因為蚊蟲咬傷,留下了小傷疤,沒想到疤痕逐漸隆起並且向外擴張,變成1大2小共3顆的隆起外觀,有時還會發癢難耐,還曾癢到抓出蜂窩性組織炎,也因為外觀甚為難看,讓她不敢穿露背裝。
彰化醫院放射腫瘤科醫師吳俊玠說,蘇小姐曾多次到皮膚科診所接受類固醇注射,一開始效果不錯,但沒過多久又會反覆發作,決定改以外科合併放射線治療,已去除蟹足腫。
另一位50歲顏小姐的蟹足腫在左肩,她表示,小時候被躲避球打到之後破皮,後來就變成蟹足腫,因此她從不穿無袖衣服,她還在思考要不要治療。
吳俊玠指出,蟹足腫起因於皮膚傷口修復時,過度活化的纖維母細胞、發炎細胞失去控制,在不斷進行修復的過程中,導致局部的發炎反應和疼痛,進一步向上隆起而形成疤痕組織,並且向外擴張超過原先的範圍,雖然不會危及生命,但傷口周圍可能持續發紅、發癢,甚至不時有刺痛感。
吳俊玠表示,蟹足腫產生的機轉還不清楚,一般認為與體質有關,常見於非裔美國人、西班牙人和亞洲人,好發於前胸、耳垂、關節等部位。最讓人困擾的是,如果是發生在顯而易見之處會因外觀而影響社交生活,也妨礙到衣服的穿搭。
吳俊玠說,第一線治療還是以保守治療為主,例如直接在疤痕注射類固醇藥物、冷凍治療、使用矽膠繃帶。若是這些治療皆無效或反覆發作,可以考慮到放射腫瘤科門診評估放射線治療。
吳俊玠指出,放射線治療首先由外科醫師執行手術,切除隆起擴張的疤痕組織,在手術後的24小時內開始執行放射線治療,用電子射束,把放射線的劑量限縮在淺層的皮膚組織,減少其他器官暴露於放射線。
吳俊玠表示,放射線療程3至5次後,可下降復發率,簡單有效,很快就恢復平整的皮膚外觀。不過,對於有蟹足腫體質的患者,一定要避免新的傷口產生,譬如說摳抓青春痘、穿耳洞、刺青都要盡量避免,即使蟹足腫治好了,也無法保證其他位置不會長出新的蟹足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