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城之道」完工啟用 左營大小龜山縫合恢復百年風水 陳其邁與史哲共同宣布「南門賦歸」計畫啟動
【今傳媒/記者李祖東報導】歷時7年,高雄左營蓮池潭邊龜山腳下今(26)日舉行「見城之道」竣工啟用典禮。由高雄市市長陳其邁與文化部部長史哲在立法委員劉世芳、許智傑、左營區議員、文資委員與左營眾多里長陪同,一起踏上古蹟見城之道。在掛起喜慶紅燈籠的步道上,沿著古城牆體驗台灣第一石城的雄偉與歷史的痕跡,這條文化廊道跨越300年的歷史時光,見證了左營舊城縫合大小龜山的第一哩路,可遠眺整個蓮池潭的步道更將成為高雄文化觀光上的亮點。典禮上高市府與文化部更進一步宣布縫合舊城最重要的「南門賦歸」計畫啟動。
在擔任高雄市副市長、文化局長時就一路作為見城計畫總舵手的文化部長史哲致詞時開玩笑表示,「個人造業個人擔」,自己一上任文化部長第二天,就找來文資局長說,「你知道欠高雄多少嗎?」。史哲指出,見城計畫始於2016年,共提出5大方案,26項子計畫,總計20億元預算經費。市府團隊幾年內積極完成通水、西門遺址及城門遺構的再現、北門彩繪的修復,以及去年3月動工1年期間即完成的東門段見城之道,接續將進行的南門見城之道,不僅將縫合大小龜山,也將連結孤懸的南門及西門遺址公園。史哲強調,見城之道的關鍵是其後與住家圍牆合一的城牆,「這座城牆是臺灣歷史的縮影,也是高雄發展的見證」,文化部一定會繼續大力支持,期盼讓城牆早日重建天日,成為國家級重要地標。
陳其邁市長表示,見城計畫要特別感謝劉世芳委員當年擔任副市長時的協助,讓本次9.3億的見城計畫可以被落實。今年三月初前往日本參訪時看到受到地震毀損的熊本城,在修復時搭設「特別見學通路」景觀廊道,讓民眾見到古城的破損與修復的歷程,現在高雄終於也有了屬於自己的見城之道。歷史現場的重建,不只是重建現場、記憶,更是重建左營人的感情。陳其邁也強調,目前見城之道的啟用只是第一階段,接著將啟動「南門賦歸」的計畫,藉由南門圓環的路型改善,不僅將左營舊城的城牆重新串接,更改善南門圓環的交通問題。左營舊城歷史悠久,古蹟改建需要一步步累積,感謝文化部經費上的協助,也感謝立委、議員與在地對舊城重建協助的所有人。
此次見城之道竣工是左營在地辦喜事,議員白喬茵、陳善慧、李雅慧、黃文志、李柏毅、李眉蓁、陳麗珍、張博洋、湯詠瑜等與7位地里長踴躍、10位文資委員悉數出席此次舊城跨時代的里程碑。高雄市舊城文化協會理事長郭吉清表示,我們在地的耆老覺得非常的高興,左營這個靈龜又活起來,讓左營的舊聚落跟新社區把它做一個連結起來。典禮上的立法委員劉世芳表示,藉由見城之道,讓大家看見左營的歷史深度,也讓左營發展越來越好。立法委員許智傑表示,左營區跟鳳山區是兄弟區,期望能夠重建左營與鳳山的歷史連結。
左營舊城是台灣現今保存最完整的古城,自2016年起高雄啟動左營舊城「見城計畫」,是全國重要的再造歷史現場旗艦計畫之一,旨在再現左營舊城歷史風華。在歷經7年陸續完成護城河通水、見城館設置、見城大戲、修復東、西、北門段城牆、西門遺址公園等各項重要工作等重大基礎建設,左營舊城已經成為高雄重要歷史教育與體驗的重要場域。
竣工的「見城之道」縫合了自1930年代因開闢道路被切開的龜山,亦修補了龜山被勝利路切斷身首分離的風水。路線由見城館開始,往北沿著舊城牆穿越樹林及停車場,跨越勝利路,連接大小龜山既有步道,銜接至北門,總長約770公尺。文化局王文翠局長表示,見城之道設計上顏色、量體、高度等與周遭地景融合,更考量交通安全讓跨越勝利路段拉高到6米高。更是個考量歷史文化、觀光交通使用、水土樹木保持,克服重重困難的工程,不僅解決觀光客自海光停車場跨越勝利路安全的問題,蓮池潭這個高雄重點觀光區域有了一條領先全台的歷史見學步道。
在左營海青工商旁的西門遺址公園亦與同步這次的竣工同步開放,公園內展示有原位於眷村房舍內的西門遺址、西門城牆與防空洞,見證從清代以來各時期的歷史痕跡。見城計畫的下一階段將啟動「南門賦歸」計畫與「見城之道」第二期,透過「見城計畫」讓左營舊城將成為台灣重要歷史再造與文化教育的示範場域。邀請大家到「見城之道」漫步,體驗左營蓮池潭的美景與屬於台灣第一石城的雄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