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痛批:修法禁帶記者採訪,「柯學務長」箝制自由、威權復辟!
【記者李祖東/高雄報導】國民黨高雄市長候選人柯志恩接連被爆任職淡大學務長期間,罔顧學生權益的各項爭議,如今更遭一群在地高中、大學生揭露,柯志恩主政下的學務處,曾主導該校〈學生獎懲辦法〉修正,不准學生自己找記者入校訪問「否則記申誡」,同時學生舉辦活動若被校方認定與申請不符還會「被記小過」,更主導在〈學生會選罷法〉規定,選舉前一天不能從事競選活動,讓學生無法暢所欲言,如此箝制學生的言論、集會自由和校內自治權利,簡直是「斯文掃地、威權復辟」,他們透過現身說法,表達對看到柯志恩這種紀錄非常失望。
今(6)日陪同召開記者會、聲援年輕人的市議員林智鴻、李雅慧,市議員候選人黃雍琇也痛批,柯志恩在威權時期與民主運動站在對立面,在解嚴後進入教育行政領域,不只被控「漲住宿費」把反漲學費學生「趕出去」,還在學校修出這種「惡法」,未來當選市長,他又會怎樣對付高雄的年輕人,令人難以想像。
高師大附中學生王晉謙表示,關心學權議題的他們,查詢公開資料,發現在淡江大學2015年六月召開的「第73次校務會議」所通過的〈學生獎懲辦法〉,內容充斥許多限制學生權利的規範,包含要求學生「不能未經校方同意帶記者採訪」,修法理由為「為維護校園秩序」,顯然就是限制學生對外表達訴求的權利。同一次會議當中也通過「課外活動均須提出申請」更明文寫在另條「規範校內活動舉辦要與申請內容相符」的修法理由中,完全是過去學長姐們所反對〈集會遊行法〉核准制的陰魂不散。過去他也曾參選學生會長,更認為選前一日若是沒有足夠宣傳,投票率根本催不出來,柯志恩如此打壓學生選舉,何不「親自示範」,選前一天就別造勢了。
就讀市立中山高中的翁建中指出,同年十月的學務會議,在柯志恩跑去選立委的前夕,又主導通過在〈學生會選罷法〉規定選舉前一天不能從事競選活動,完全就是想要將學生選舉「放冷」,讓本來就參與低落、缺乏發聲管道的學生自治,更難被有效參與,讓校方更能掌控,讓學生自治變成「她治」。
就讀高雄醫學大學的陳昱丞指出,柯志恩常批別人操弄意識形態,並據此反對轉型正義,但從她手上出去的校規修正案,卻又與威權時期的作法如出一徹,柯志恩或許會把前述責任推給當時與會其他人甚至學生,但有參加過學校相關會議的人都清楚,這些條文能獲得通過,柯志恩作為一級主管,沒她的支持「過」得了嗎?更強調欲爭取市長大位的候選人,如果被翻出過去有不尊重民主價值的言行,當然必須被嚴加檢視甚至譴責,尤其是,市長陳其邁兩年來始終尊重學生意見,責成教育局聯手「高雄學生民主聯盟」連續舉辦兩次「市政有學聲」論壇,讓高中職學生得以直接與市府一級主管面對面,甚至還在2021年促成史無前例的「高中職校園開放外食」公聽會,而若由過往不尊重學生權益的主政者所主導,殊難想像學生還會不會有這樣開放、民主的發聲管道。
市議員候選人黃雍琇表示,「柯學務長」不論是在學費、住宿費、居住安全,乃至於戒嚴校規,不僅違反尊重年輕人的民主潮流,更與她時常宣稱的「最懂年輕人」相差甚遠,「十八歲公民權」修憲複決在即,柯過往不尊重學權的歷史,成為最諷刺的反差,已成為高雄青年對她騙選票的政治語言「說不」最好的依據。
市議員李雅慧表示,柯志恩在被檢驗自己過去支持漲學費、動手漲住宿費24%等,完全採取閃躲的態度,今天學生爆料的,不論是〈學生獎懲辦法〉或是〈學生會選罷法〉,相關法規都是學務處所業管的事務,柯志恩絕不可能置身事外,也不可能沒有態度,她追問,學費立場說不清楚,漲住宿價又推給學生代表,這次「戒嚴校規」修法,是不是又要重施故技?作為民主聖地的高雄,絕對不能有個會箝制言論自由、集會結社自由的市長!她再痛批柯志恩早上對此受訪的說詞,已經不是「避重就輕」而是「說謊」,「學生獎懲辦法」就是學務處管轄,就是柯志恩學務長任內修的,從原本「沒有罰則」變成「記申誡」,她還要裝蒜嗎?並套用「返校」電影的經典台詞「她是忘記了,還是害怕想起來?」
市議員林智鴻指出,2008年他還在就讀中山大學的時候,曾在這裡參與「野草莓學運」,今天剛好屆滿14週年,他們所有追求自由民主的學生們,一同抗議馬英九國家暴力、箝制集會結社自由,因此當從學生口中知道「柯學務長」竟然在學校主導如此退步的修法,他感到非常憤怒。他說,柯志恩曾在2015年獲國民黨提名不分區立委後,媒體當年曾報導她說她形象清新,「從事學生自治工作,支持校園民主活動」,還說「她並不希望學生會只是打雜、辦活動,而是期許學生會能成為監督學校、提出讓學校更好政策的角色」,結果她的所作所為證明,就是讓學生無法監督學校,無法參與校務,完全是「說一套、做一套」,令人更加確定未來她如果當選市長,絕對是位「會跳票」且「不尊重人權」的失格市長。
學生們與在場議員都要求,柯志恩必須面對她在進步假象之下,包藏的學權退步紀錄,為她過往的傷害學權的所作所為,深刻反省並道歉,她將如何回應此事,年輕人與所有關心人權民主的市民,都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