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暨永續趨勢下,如何創造高雄產業的新機會與挑戰」公聽會
【記者李祖東/高雄報導】
ESG可說是近年來國際市場的熱門話題,什麼是ESG?ESG是環境保護、社會責任及公司治理3個英文單字的縮寫,聯合國全球契約在2004年首次提出ESG概念,被視為評估一間企業經營的指標。
歐盟將於2023年針對進口產品要求提供碳足跡,並將於2026年課徵碳邊界關稅,美國也將於2024年課徵碳邊界關稅;全球積極推動ESG,目前全球供應鏈的趨勢是沒有ESG就拿不到訂單,台灣金融界也正在積極推動沒有 ESG就拿不到資金的概念。
高雄市議會今(29日)舉辦「ESG暨永續趨勢下,如何創造高雄產業的新機會與挑戰」公聽會,由李雅靜議員主持,邀請產官學代表義守大學李建興教授、 徐祥禎教授、宋文龍教授、國立高雄科技大學黃煒能教授、國立勤益科技大學翁國亮教授,針對高雄產業如何因應ESG進行探討。李雅靜指出台灣的護國神山台積電,在去年4月份即要求其供應鏈廠商繳交碳足跡報告書與節能減碳計畫書,她說台積電即將落戶高雄,相關供應鏈也將在高雄成形,而高雄市政府如何輔導周邊供應鏈產業推動ESG,值得高市府重視。
李雅靜表示很多從事外銷的中小企業,已被國外廠商要求必須提供碳足跡報告書,而地方政府針對ESG的相關推展,似乎較為遲緩,這將影響台灣企業推動ESG,進而影響台灣企業的國際競爭力。勤益科大翁國亮教授表示市政府應由市長擔任召集人帶頭成立ESG策略小組,整合相關局處進行ESG推動,鼓勵企業以大帶小,建立低碳供應鏈,產官學協同合作,發揮最大推動力。
李雅靜呼籲高雄市政府應整合產官學資源,讓高雄轄內的企業經由推動ESG取得更多的商機、降低推動ESG的相關阻礙;期待經由推動ESG,讓高雄的產業能夠走出高雄邁向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