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陀劇場活化歷史推廣長者故事班,傳承一甲子的人生故事 – 天天上新聞

果陀劇場活化歷史推廣長者故事班,傳承一甲子的人生故事

 【民時新聞/記者黃秀卿報導】防疫停課不停學,無論是在學學童或是已屆退休年齡之長者,都能透科技輔具達到學習不間斷的嶄新體驗! 果陀劇場自2006年推廣的長者故事班至今,首次遇到疫情險停辦。4 月起執行由新北市政府家庭教育中心主辦,昌平國小承辦的《祖孫牽手 ‧ 完美城鄉:新莊長者故事班》,透過戲劇發掘及整理長者的生命故事,用口述的方式傳遞給孩子。5月中疫情爆發後,首次將實體課程轉為線上課程。第一次學習使用 3C 視訊的爺奶們,以視訊線上分享生命故事,與新莊昌平國小 50 多位師生同步連線,兩者年齡差距甚至超過一甲子,不少國小生聽得津津有味,爺奶們更開心說道:「這是我第一次接觸數位學習,學會視訊,我也可以跟孫子有共同話題了!」 讓跨世代交流中讓祖孫從科技到心靈都更貼近。7/9果陀劇場將免費開課「青銀對談」線上示範場,邀您感受活化歷史,體驗最動人的生命教育,將有機會成為帶領人,詳情請見果陀劇場臉書專頁。

因著疫情衝擊三級警戒規範下,果陀劇場活化歷史課程中《祖孫牽手 ‧ 完美城鄉:新莊長者故事班》首波受到影響;不過危機就是轉機,平均年齡 6、70 歲的長者們不畏疫情堅持學習,克服 3C 障礙嘗試線上遠距教學。反觀從前看到手機就頭痛,現在不僅主動與親友視訊交流、打破世代隔閡。資深帶領人亦是專案總監蔡櫻茹受訪表示:「因為疫情衝擊,視訊教學不只對長者是新的體驗,對許多孩童與家長們也是新的學習。雖然首堂線上課程需要花一些時間解決長者在視訊上遇到的問題,但也有許多學員主動爬文、詢問,並開心分享道因此跟孫子有更多的話題,就像重新年輕了一遍。」

奶奶的兒時小確幸,小學生驚呼:「原來玉米也可以作成玩偶!」

    日前《祖孫牽手 ‧ 完美城鄉:新莊長者故事班》首度在線上進行,新莊昌平國小 50 多位師生與爺爺奶奶們同步連線,現年 64 歲的小英奶奶分享兒時童玩。她說:「小時候家裡很窮買不起玩具,所以我自己用玉米鬚做成了娃娃,每天幫娃娃編頭髮,做各式各樣的造型,我今天示範編辦子給大家看!」小朋友看到紛紛表示驚奇,直說好厲害從來沒想過,也想試試看。小英奶奶看到孩子們熱烈反應也十分開心,但仍不忘機會教育地說:「我們當時DIY做個玉米鬚娃娃就好高興好滿足,現在的孩子們擁有的更多更應該好好珍惜!」。另一位 70 歲的阿興古爺爺則分享了相親趣事,雖然已和太太相互扶持走過四十幾個年頭,但說到兩人初次碰面的回憶時,仍舊感受得到當初年少時的悸動,深刻描述兩人一見鍾情的時刻,引得小學生好奇地問:「究竟小鹿亂撞是什麼感覺呢?」線上討論區更是留言滿滿互動熱烈。長輩分享自身生命故事,孩子們一窺舊時代生活縮影、從長輩身上汲取知識養分;而長輩們也透過孩子們的反應,學習與新世代相處之道。相互溝通活絡世代交流,使活化歷史精神不斷傳承。

 2005 年起,果陀劇場與新光人壽慈善基金會共同主辦源自紐約 ESTA 機構所開創的藝術方案「活化歷史」,隔年起開始推廣長者故事班,執行 16 年間果陀劇場將「老」故事為臺灣注入「新」生命,不僅展現長者豐碩的生命,也為兩個世代搭起一座溝通的橋樑。活化歷史系列活動《祖孫牽手 ‧ 玩美城鄉》自 2018 年起推展至今,已走訪新北、台中、屏東、宜蘭等地共 13 所學校,深入在地社區邀請地方長輩,融入當地的風俗文化。配合不同的區域與族群,曾在淡水海關碼頭戶外演出,也曾到過實驗劇場,累計參與的爺爺奶奶人數達 1,252 人次、小學生 1,340 人次;累積觀眾近 2 千人次。此系列活動共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的長者故事班,為期八堂課;第二階段,長者將走進校園,跨越年齡藩籬與孩子交流、分享生命故事;第三階段,邀請參與過各個階段的長者與孩子共同演出生命劇場。

7/9青銀對談線上示範場  活化歷史尋找「帶領人」 串連新舊世代

    雖然,現在的我們因為疫情無法面對面的傳遞情感,但動人的故事仍會留在每個閱聽者的心中,成為生命的養分。專案總監蔡櫻茹以資深帶領人身份表示:「在聽故事的過程當中,有需多是孩子們無法體會與理解的部分,但也因著他們不知道的這段生命歷程,更能引發學童的好奇心。我也鼓勵他們聽完故事後,回家主動跟家人分享,也藉此產生更多的交流與互動。這就是活化歷史的價值,拉近跨世代的距離。」果陀劇場活化歷史持續推廣《祖孫牽手 ‧ 玩美城鄉》將在7月27日來到樹林舉辦長者故事班,歡迎爺爺奶奶們加入; 也首度開放招募帶領人,將於7月9日舉辦一場【青銀對談:生命故事中的異曲同工之妙】,有興趣的朋友將透過這場線上示範場認識活化歷史,體驗最動人的生命教育,串連新舊世代的橋樑。圖/業者提供

延伸閱讀:【民時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