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震殤廿年莫忘921
救助協會舉辦921廿週年紀念禮拜
(特派員林惠貞/特別報導)
9月21日(六)下午1點47分,台中霧峰金陵山圓滿教堂傳來鐘聲21響,這是為紀念921大地震20週年所敲的鐘。基督教救助協會特別選在地震發生的那刻-1點47分(凌晨),在一級災區霧峰,聯合當時參與重建的12所教會與ASAA台灣藝起發光促進協會,一起舉行「921二十週年紀念禮拜」。邀請921受災戶、服務志工,及現在已轉型為1919服務中心的家園再造工作室社工,一起分享20年來的心路歷程與服務見證,同時也以音樂追思當年的2415位罹難者。台中市盧秀燕市長並委派法制局李善植局長代表出席,社會局彭懷真局長也親臨致詞。
20年感動與感恩 懷念國姓一齒伯
紀念禮拜由大里思恩堂室內樂團演奏。由周子寒、紀寶如、胡藝芬、莊蕙如,及歐陽聖康等5位藝人組成的詩班,帶領會眾演唱。請大里思恩堂希望教會的蔡鳳梅師母代表受災戶,分享災後20年來的感動與感恩。並邀請東勢蒙恩堂手語教會潘信宏牧師、霧峰合睦教會何志文牧師、新社行道會黎茂生牧師、台中重慶教會的李麗珍牧師、南投林秀惠師母、竹山曾紀平律師,及名間徐朝琴老師等當年家園再造工作室的社工們,一一分享見證。
會中也特別播放了災民阿逃伯與社工間的感人故事。70多歲的阿逃伯獨居在國姓鄉,靠老人年金過活。他因滿口牙都掉光,只剩一齒,人稱「一齒伯」。當時他房子半倒,便買了一輛廢棄的9人座車,每天睡在車裡。國姓家園再造工作室的社工婉婷,為他申請了家屋再造方案。房子快修好時,婉婷罹患了腫瘤。一齒伯知道後,立刻包了一個紅包給婉婷。而婉婷擔心一齒伯房子好了沒錢買傢俱,也託工作室主任帶了一萬元給一齒伯。
建構1919網路 重建經驗擴全台
救助協會夏忠堅秘書長表示,救助協會於1998年以重大災難救助為宗旨成立,最初只有2名員工。隔年發生921大地震,為了快速因應救災與重建的需要,在短短3個月內,員工擴增到80名。總計3年重建,共服務災民57,825人次,執行方案176件,志工動員33,280人次。設置了16個家園再造工作室,其中有7個後來轉型成為教會,繼續陪伴當地居民。
夏忠堅指出,2002年三年重建工作後,救助協會逆向思考,連結全台基督教會,建構1919社服網路,希望能將重建的經驗擴及到全台,幫助需要救助的弱勢家庭。17年來已在296個鄉鎮建立了1297個1919服務中心,並陸續推出重大災難救助、急難家庭救助、弱勢兒童課後陪讀、食物銀行,及旺得福等5項方案。「這是我們紀念回饋在震災中罹難、屋倒受苦的人,最好的方式了。」
放下律師工作 打造迦南美地
地震發生後第5天來到南投竹山的曾紀平,當時在杭州開設律師事務所,協助台商解決大陸法律疑難雜症,但921完全改寫了他的人生規劃。他放下律師工作,回台承接救助協會竹山家園再造工作室及南投縣府生活重建中心的工作。除了提供兒少與婦女身心靈服務、老人居家照顧、災難救助,因看到災區就業需求,為了讓中高齡失業、單親等弱勢民眾有工作機會,曾紀平還承租了一甲的荒地。用以工代賑的方式,僱請竹山長者居民,共同打造了一個兼具自然景觀、生態解說,以及體驗教育訓練的美麗園區─「迦南美地」。
10年後,曾紀平更將921重建經驗帶到四川汶川大地震,在災區成立救助協會成都服務中心,一待就是6年。而今退而不休的曾紀平回到迦南美地,仍持續他的服務人生。「現在我們除了兒少服務外,每個月有200個居家服務,每天有7、80個老人送餐服務,應該是全國社區長照服務最大的團隊了。」
與哀哭的人同哭 陪伴中得著療癒
房子全倒的蔡鳳梅表示,那年5月父親才剛過世,緊接著就發生921。在遭受雙重打擊,極度痛苦時,「上帝感動我:『妳要一直舔著自己的傷口,還是要和那些需要的人站在一起?』」蔡鳳梅選擇了「與喜樂的人要同樂,與哀哭的人要同哭」,與災民站在一起。一年後,她與林志仁牧師結婚,兩人一同負責大里家園再造工作室。
蔡鳳梅與林志仁的主要工作是幫助災民心靈重建、生活輔導、親職教養、老人服務,並開辦托兒班,照顧組合屋中因家長外出工作,乏人照顧的孩子。「在陪伴組合屋的家庭過程中,看到他們從驚惶害怕,到離開組合屋、買房,重新建造完整的家,讓我自己也得著了療癒。」
做別人不想做的 感動災民成志工
霧峰和睦中心教會是由921家園再造工作室轉型的教會。負責人何志文當時從台中重慶教會來到霧峰救災,原打算一個月後就回到原來的生活軌道,沒想到竟在霧峰落籍生根,直到如今。災後居民住進了臨時收容帳棚區,何志文便率領志工選擇所有團隊最不想做的工作-清潔區內間流動廁所。在缺水情況下,志工需要每天從遠方提水來清潔,還噴灑明星花露水,只為讓災民有個舒適的方便之所。他們認真的態度,感動了許多災民也主動加入志工行列。「2001年桃芝颱風重創竹山,那時災民已住進組合屋,卻還主動組隊和我一起去竹山迦南美地救災呢!」
三年重建期結束後,經費也用完了,何志文面臨是否要結束所有工作的抉擇。但想到教會應該成為社區的逃城,守護那些弱勢有需要的人,於是決定繼續和才稍稍喘息的居民繼續走下去。17年來,他加入1919社服網絡的行列,進行弱勢兒童課後陪讀與食物銀行的服務,還於2016年設立24小時的愛心冰箱。如今和睦教會所做的工作,已深深獲得居民的認同與迴響,也成了社區的驕傲。
成為社區守護者 20年陪伴400孩子
紀念禮拜中,新社行道會黎茂生牧師率領50位會友一起演唱「隱形的紀念」,以此表達追念與感恩。1998年黎茂生自台北來到新社行道會服務,隔年就發生大地震。921時,教會沒有太大的損失,只有四圍的高牆倒塌。因此教會立刻轉型為家園再造工作室,為災民送水送食物、協助家園清理、進行創傷輔導、舉行節慶晚會,讓災民暫時放下煩惱。「不久我們就開設了弱勢家庭兒童課後陪讀班,20年來進進出出的孩子已超過4百位。當年陪讀班看顧的第一批孩子,現在許多人都是我們的志工老師,今天也來到現場。而昔日的災區家訪員,現在則是教會老人服務工作的負責人。」
台灣災害風險高 隨時警醒預備好
夏忠堅表示,如聖經所預言的,未來的災禍會愈來愈多,尤其台灣又是全球自然災害風險最高的地區。因此他呼籲社會大眾不要因為921的傷痛漸漸淡忘,而輕忽了防減災的重要性。要隨時儆醒,預備好自己,在災難與救助上盡上責任。而救助協會也將不忘初衷,永遠站在上帝的恩典與社會的托負上,災時救災,平時進行社區服務。「永遠與喜樂的人同樂,與哀哭的人同哭。」
圖文:莫忘921震殤廿年救助協會舉辦921廿週年紀念禮拜。(孫崇文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