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電影手法的詩意偶戲 飛人集社劇團《黑色微光》
(記者黃秀卿/台中報導) 創團15年且經常受邀至各大國際藝術節演出的飛人集社劇團,傾3年之力製作了《黑色微光》,邀請國際知名的美國光影藝術家賴瑞.李德(Larry Reed),以「電影式光影」的手法結合偶戲,敘述一個躲在幻想世界裡的小男孩,如何克服傷痛、面對現實的故事。人偶交疊,光影變化,充滿了奇想詩意,4月20、21日(六、日)將在臺中國家歌劇院中劇院演出三場。臺中國家歌劇院副總監汪虹表示:「我在三月底去看了團隊排練,我很感動飛人集社劇團把這樣的社會議題,用如此溫暖的形式呈現。雖然看似沉重的故事情節,但看完作品會感受到曙光就在前方。」
《黑色微光》的靈感來自一則社會報導:一個小男孩因為父母吵架所造成的暴力悲劇,而被獨自留下。在劇中,小男孩封閉自我,成天活在幻想世界中,爺爺和醫生都束手無策。傷痛需要時間來撫平,即使身處黑暗之中,只要有一絲希望,就能守護微光。幻想阻隔了小男孩接觸現實世界,但是幻想也治療了他。小男孩在幻想的世界裡找到能夠陪伴他的好朋友,也在其中面對傷痛、處理傷痛,最後放下傷痛。
《黑色微光》所邀請到的光影導演賴瑞‧李德是最早在峇里島受正統皮影戲訓練的西方人之一。他將皮影戲與當代電影及劇場技術相結合,以獨創的十字面具,利用多光源之間切換來變換戲偶投影距離,製造出遠景、中景、近景、特寫及淡入淡出等電影運鏡效果,發展出獨特的「電影式光影劇場」。他投入這項「電影式光影」發展超過二十年,曾參與製作美國當代劇場《暴風雨》、聖塔菲歌劇院《奧菲歐》、奧斯汀芭蕾舞團《魔笛》,也與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聯手打造《光影嬉遊記之孫悟空大戰蜘蛛精》,而為臺灣觀眾所喜愛。
飛人集社劇團運用擅長的執頭偶、面具偶與真人演出結合賴瑞‧李德的「電影式光影」,打造出有如動畫般的豐富視覺,強化情緒張力之餘,與真實保持了距離,營造出更耐人想像的空間。導演石佩玉表示:「這樣的事件不應該只有新聞的報導,我們希望經過藝術的轉化,能讓更多人理解及感受。」
飛人集社劇團在創作過程還特別諮詢社工師與兒童心理專家,以求劇情安排合理到位。這雖然是個有點悲傷的故事,但是溫暖、真摯而感人。石佩玉期望《黑色微光》「能帶給社會一些安慰和心理支持,也讓來看戲的親子,有機會開啟討論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