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銀行「可愛就是力量:藝術現象學」展覽 – 天天上新聞

藝術銀行「可愛就是力量:藝術現象學」展覽

(記者黃秀卿/台中報導)  可愛是什麼?當可愛遇見當代藝術會迸出什麼樣的火花?藝術銀行「可愛就是力量:藝術現象學」主題展覽,即日起至8月17日於藝術銀行營運總部展出。本展精選17位購藏藝術家:王建揚、余昇叡、吳梓寧、呂小涵、呂志文、李明道、林家弘、林澄、邱銍韋、洪東祿、張哲榕、張恩慈、郭振昌、陳宗勳、黑雞先生、詹志評、蔡士弘等人的作品,以「可愛vs力量」、「可愛美學vs大眾文化」、「可愛vs可怖」等三個子題,透過現象學方法探討臺灣當代藝術與可愛美學的關係,以及藝術家的創作中所反映的卡漫、遊戲、手機、社群媒體、網路等虛擬世界的藝術語言,顯現可愛文化對我們生活的影響力。展覽當天,由「皇家兒童舞蹈團」小朋友們帶來的「可愛萬歲」舞蹈揭開序幕,俏皮活潑、活力四射的舞蹈,一時之間,現場萌力全開。

國美館陳昭榮副館長表示,「文化部自2013年起委託國立臺灣美術館執行藝術銀行政策至今,累計典藏逾1000位藝術家1800餘件作品,創作媒材多元,創作的內容千姿百態,各擅勝場。也因為有文化部與臺灣當代藝術家的支持,方能充實藝術銀行典藏質量,創造更多元的文化空間與藝術環境。國美館期盼經由藝術銀行總部持續不斷主題式策展,讓有意洽租的潛在客戶瞭解藝術銀行收藏與運作,更期盼透過租借與公開展示的機制,讓更多民眾有機會親近藝術。」

英國藝術家吉伯特與喬治(British Art Duo Gilbert & George)曾說:「人間諸事萬物都能成為我們的主題及靈感泉源。」1960年代普普藝術出現,藝術家開始擁抱大眾文化,擷取人們身邊的諸事萬物及日常生活作為創作的題材,正如同「現象學」的主要論述:「回到事物本身」,藝術家開始關注對人類日常行為的分析和探討。從2000年代開始,臺灣開始產生屬於日系的、可愛的當代藝術,這段因可愛美學而出現扁平或虛擬世界的表現期,成為此時期臺灣藝術家的重要表現形式,可說是融合日本、歐美及臺灣自身的文化混血現象。在大眾流行及通俗文化中,「可愛」文化的影響過去鮮少人關注,然而它卻是代表千禧年後新世紀重要的大眾美學之一,亦成為文化研究與藝術現象學關注的課題。藝術銀行此次以「可愛就是力量:藝術現象學」為題,透過現象學的態度及方法來闡述可愛美學反映在當代藝術作品的現象。

 

可愛事物或可愛美學可以讓人從不幸中獲得療癒和救贖,透過融入可愛美學的創作,藝術家得到情感的抒發;而觀賞者則在欣賞藝術之餘,獲得情感的昇華。藝術銀行歡迎您走進「可愛」的世界,發掘當代藝術的可愛美學與可愛力量。(相關展覽訊息: https://www.facebook.com/twartbank/)圖/藝術銀行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