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TT-TIFA 壓軸鉅獻 跨時代的青春火花 沙隆年與愛樂管絃樂團X臺灣之光 曾宇謙
(記者黃秀卿/台中報導) 歌劇院2017台灣國際藝術節壓軸鉅獻,邀請到英國三大交響樂團之一的愛樂管絃樂團,與2015年柴科夫斯基大賽得主青年小提琴家曾宇謙,激撞出跨時代的青春火花。5/10記者會上,歌劇院藝術總監王文儀以「沙隆年對音樂、對人類的貢獻」破題開場,帶出「音樂對應科技」、「古典音樂對應當代音樂」及「2位藝術家自身的闡述」,跨世代的交流及指標性的作為,讓我們看見音樂不只跨越時空,還能超越界線!
沙隆年笑稱自己是一個「怪咖」,對科技有無比的興趣,「聽古典樂的聽眾不住在山洞,現代人都使用手機與電腦,科技已是生活當中的一部分。」這也促使他去思考,科技與音樂的連結。過去5年,努力推動英國愛樂管絃樂團的數位計畫,2012年推出了專為iPad設計的「The Orchestra」APP,用科技解構大眾對古典音樂的疑惑,讓更多人親近古典音樂。此外,電腦與科技更是沙隆年作曲的好幫手,「有了電腦和軟體幫忙記譜,紀錄每個階段的草稿,不管在世界上任何地方,作曲、音樂都與我同在。」沙隆年分享到。
此次臺中行兩套曲目,沙隆年規劃三首貝多芬曲目,包括難得演奏的《命名日慶典》序曲,及絢爛迷人的第七號交響曲、第三號交響曲《英雄》,皆為深受古典樂迷的寵愛曲目。另一重頭戲,則是理查‧史特勞斯的兩部經典,富有畫面想像的《唐璜》及編制壯闊的《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前者以細膩又激昂的絃樂,和高潮迭起的銅管競奏;後者發想自詩人尼采充滿哲思的同名鉅作,指揮沙隆年談及此作:「每個人都享有自由,能夠形塑自己的生活,還有看待人生的自我方式,擁有屬於自己最深切喜樂及憂傷的身份。」獨裁政權、政局紛擾,無論是貝多芬或理查‧史特勞斯的時代,「自由」的概念對照今日的民主思潮,更顯彌足珍貴。
「歌劇院2017台灣國際藝術節」壓軸鉅獻沙隆年與英國愛樂管絃樂團,透過歌劇院的媒合,臺中觀眾將可見證英倫傳奇之聲與臺灣之光攜手,迸發勁道無窮的青春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