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繪」放送局和市役所 裝置藝術為歷史建築說故事
(記者黃秀卿報導) 配合2018臺中世界花卉博覽會,臺中市政府文化局今年舉辦花都藝術季,並在深具歷史意義的臺中放送局、臺中市役所和沙鹿電影藝術館戶外空間,舉辦「臺中,花想起—臺中故事景點裝置藝術特展」,結合花卉與文化語彙創作,11/17日舉行記者會,邀各界共賞。
這項裝置藝術展自即日起至11月27日展出。記者會在放送局舉行,由天橋說唱藝術團4位小朋友,以打板說書介紹三處裝置藝術,說學逗唱贏得滿堂彩。文化局長王志誠、放送局營運單位「@STUDIO文創中心」營運長楊于儀、臺中市議員陳政顯秘書于謹禎、北區區公所主任秘書廖文娟、北區錦村里長吳榮益、大里杙文化藝術工作室負責人曾仰賢、水墨藝術家莊連東與3組作品創作人均到場。
市役所裝置藝術創作者張嘉洳,利用回收廣告布旗彩繪製作文心蘭、百合、火鶴與劍蘭等臺中市重點花卉,邀請與會人士點上花心,象徵回歸初心。文化局長王志誠說,今年花都藝術季活動除了表演藝術外,空間藝術也以花為意象,本次展覽作品不約而同妝點上臺中市4種產量居全國第1的花卉:文心蘭、百合、火鶴與劍蘭,歡迎大家來欣賞花都之美。
設於放送局的裝置藝術,由大里杙文化藝術工作室創作,從廣播聲音意象發想,以一個個可轉動的滾筒組成,整體外型如同放送機也像喇叭花,文化局長王志誠笑稱;「很像轉經輪!」莊連東現場導覽,表示滾筒由內而外螺旋而出排列,呈現海螺回音與喇叭傳聲的視覺效果,若從作品前方較高的土坡上往下看,可以發現整體作品呈現愛心形狀,希望傳達溫暖感覺。
此外,臺中市役所的戶外裝置藝術「海納百川x臺中市役所」,是附貼於玻璃窗面的墨彩老梅樹景觀裝置,由美麗台灣關懷協會和青年創作者張嘉洳共同創作,利用回收來的各類廣告布旗,以超現實概念拼接各式花卉,在老梅樹的主幹上齊放,象徵臺灣海納百川兼容並蓄的精神。
文化局指出,張嘉洳帶領鄰近的大同國小與光明國中師生們齊力完成這項創作,學生們除了瞭解廢棄旗幟的來源與最終去處,並在參與創作過程中思考環境、藝術與臺中文化,既是藝術也是教育。
另一件設置於沙鹿電影藝術館的作品「蕃薯落土代代湠」,作品發想來自於臺語諺語「蕃薯不驚落土爛,只求枝葉代代湠」,象徵海線人民不怕困難、克服難關的特質;而大肚山的土地正是由卵石與紅土組合而成,因此創作者選擇在地特色卵石作為創作主要媒材,並特別保留場地原有的植栽與出身沙鹿的雕塑家陳松的石雕,呼應周邊環境。
「臺中,花想起—臺中故事景點裝置藝術特展」活動訊息可上專屬網站(http://www.chenyi100.com.tw/2016TCSCIA)查詢,並可欣賞布展過程的縮時攝影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