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度福建省委宣傳部專項資金資助專案新版古裝鄉劇
《煎石記》
漳浦縣竹馬戲(鄉劇)傳承保護中心演出
戲劇故事
有一女王氏,正當年華嫁入徐府。當時,徐家公子徐安平年少體弱,王氏將他視如己出,悉心照顧。不料,隔年待她自己的女兒出生,耳邊卻傳來諸如“親生女兒前人子,哪個後母不偏心”之類的風言冷語,讓王氏十分悲憤。為了給“繼母”這個身份正名,竟忍痛將女兒送與他人,全心撫養徐安平。沒成想,徐家老爺在女兒送走三個月後抱病身亡,王氏一人承起家庭重擔,更是將安平視作命根子。
轉眼已過經年,當年的媳婦熬成婆。徐安平長大成人,迎娶女子蘇玉英過門,王夫人滿心歡喜在宗祠等待兒媳行廟見之禮。沒想到兒媳好一番打扮叫她苦等,打聽之下竟聞安平為玉英畫眉所以姍姍來遲。王夫人心生不快,初次見面竟為二人系上心結。
此後幾個月,婆媳關係一直緊張。王夫人責怪安平不孝順,娶了媳婦忘了娘,對玉英“疏於管教”。她不滿玉英經常回娘家,更是聽信貼身女婢的一面之詞,懷疑玉英把人參“偷”帶回娘家。而玉英則不滿婆婆插手夫妻二人的生活,對她的行為吹毛求疵。在一次“偶然”的偷聽對話中,婆媳間的矛盾被激化。二人公然對峙,王夫人責駡玉英“嫁人嫁物不嫁心”,玉英則一氣之下,蹦出“親生女兒前人子,哪一個後娘不偏心”的質問,徹底撕碎了婆媳之情。兩個人互不退讓,“有她沒我,有我沒她”的關係絕境讓徐安平陷入兩難。
絕望之下,安平選擇投河自盡,求得清靜。正巧一“愛管閒事”的勞縣令路過此地,救起安平。勞縣令巧妙地用“剖腹開膛”之計和“貪死怕生”罪名讓安平開口訴“家醜”,並為安平出謀劃策解心鎖。
求得良計的徐安平回家後,分別承諾王夫人和蘇玉英,百日之後、中秋之時就是“分家之日”。他答應王夫人,只要她對媳婦容忍、寬諒,不給他人留下口實,定會寫下休書與妻分離;他答應玉英,只要她多禮讓莫發火,定會分與繼母一份家產,院中築起高牆互不相干。二人歡喜應允,滿懷期待。在餘下的日子,家宅和睦清靜,婆媳間從未紅過臉。
但王夫人對已經緩和的關係仍然心存疑慮,打算用裝病來考驗一下兒媳的心意。“管閒事”的勞縣令此時化妝成郎中“甘草先生”,來到徐府為王夫人開“藥方”。他取來鵝卵石一塊,要求玉英親自為婆婆熬制“湯藥”,並保證三天三夜不歇火。玉英遵照“醫囑”,日日夜夜守候在婆婆床榻前,最終感動了王夫人。二人吐露真言,坦誠交心,化解了心中所有的誤解和怨恨。
此時,徐安平回府。至於那一紙休書和一道院牆,如同一塊頑石,早已被那一劑“藥方”“煎破”。
劇團介紹
漳浦縣竹馬戲(鄉劇)傳承保護中心(原漳浦縣鄉劇團)成立於1956年,是福建省一類劇團,也是漳浦縣唯一的專業藝術表演團體。
五十多年來,劇團先後創作排演了《煎石記》《保嬰記》《海邊風》《母子橋》《黃道周》等60多個鄉劇傳統和現代劇碼,在福建省歷屆戲劇會演中,獲劇碼、劇本、導演、舞美、音樂、演員等項大獎。其中《保嬰記》晉京展演譽滿京城,並榮獲福建省第二屆百花文藝獎。《母子橋》榮獲福建省第四屆百花文藝獎,《黃道周》榮獲福建省第七屆百花文藝獎。
近年來,漳浦縣竹馬戲(鄉劇)傳承保護中心多名演員、演奏員在福建省中青年演員比賽、福建省”水仙花”戲劇比賽中榮獲金、銀、銅獎。在加強文藝精品創作的同時,漳浦縣竹馬戲(鄉劇)傳承保護中心還注重對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漳浦竹馬戲的傳承保護,先後排演了《大車鼓》《昭君和番》《唐二別妻》《跑四美》等傳統劇碼。
圖文提供:閩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