瞬間捕捉,心被感動─兩岸攝影師聚焦龍江風格發祥地洋西村
日前,龍江風格發祥地洋西村來了一群特殊的客人——長久以來一直關心和支持台海新聞攝影大賽的兩岸攝影師們。在騰空而起的航拍機和長槍短炮的“哢嚓”聲中,兩岸攝影名家將“龍江頌歌”項目建設的蓬勃場面、洋西村磚瓦窯遺址、村民生活眾生相及川流不息的九龍江西溪收進鏡頭裡。在他們風格迥異的鏡頭語言中,龍江後人美好生活的幸福畫卷徐徐展開……










關於龍江風格,他們這樣說:
蔣鐸(中國新聞攝影學會原副會長、新聞攝影終身成就獎獲得者):戲劇《龍江頌》在我們那一輩人中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這次能夠來到龍江頌的故鄉看一看,看到老的磚瓦窯、公字閘、新的文創園、學校,看到一座建設中的新時期農村,讓我感到不虛此行。
黃子明(中國時報攝影部主任):洋西村的磚瓦窯讓我想起了臺灣窯都鶯歌。大陸在保護歷史遺跡這塊做得越來越好了,而有關活化利用的部分或許兩岸可以做一些更深入的交流合作。
餘信賢(臺灣新聞攝影研究會理事長):堵江截流的故事對我來說實在是有些不可思議,我覺得那個時代的人真的很了不起,這樣的精神養分後代應該好好傳承。
林世澤(廈門市攝影家協會顧問):兩岸攝影師曾通過台賽這個平臺在大陸進行過多次采風活動,有關注特區經濟發展的,有記錄海島自然風光的……但到這樣一個歷史與發展並重、戲劇穿越生活的地方采風還是同一次。我們感動于龍江人堵江截流的壯舉,也為洋西村今日發展而感到高興。
王火炎(廈門日報攝影記者):閩南鄉村我並不陌生,但像洋西村這樣有動人故事和時代印記的,還是第一次來。寶珠島綠樹成蔭,山北自然村生活氣息濃厚。兩處景致完全不同,但各有一番味道。
劉子正(臺灣《經典》雜誌攝影師):大陸的小學和臺灣真的很不一樣!這次我們參觀小學時,三位小學生為我們介紹了龍江風格的故事,我非常吃驚幾位十來歲的孩子是如此的訓練有素,口齒清晰又不怕生。大陸鄉村小學有這樣的素質教育和辦學條件,是我之前沒有想到的。
圖文提供:台海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