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桃源國際藝術獎入圍名單揭曉 將於2025年3月共同角逐首獎 – 天天上新聞

2025桃源國際藝術獎入圍名單揭曉 將於2025年3月共同角逐首獎

【今傳媒/記者簡勻青報導】桃園市立美術館(以下簡稱桃美館)辦理「2025桃源國際藝術獎」徵件初選,經國際評審團的評選,於今日揭曉初選入圍名單,共12組來自不同國家區域的藝術家/團體從1,161組投件者中脫穎而出,獲選進入本屆國際藝術獎決選評比,將於2025年3月26日至5月18日在桃園展演中心共同展出並角逐首獎!

桃園市立美術館代理館長張至敏擔任召集人,邀集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Asian Art Museum of San Francisco)當代藝術部門首席策展人陳暢(Abby CHEN)、澳洲昆士蘭美術館與現代藝術館(Queensland Art Gallery | Gallery of Modern Art )亞洲當代藝術策展人魯本.基漢(Reuben KEEHAN)、韓國首爾善宰藝術中心(Art Sonje Center)藝術總監金宣廷(Sunjung KIM)、臺灣數位藝術基金會藝術總監王柏偉(Po-Wei WANG),以及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副教授呂佩怡(Pei-Yi LU),共同組成初審國際評審團,經過兩輪評選,最終選出12件入圍作品。入圍者有蔡昱廷(臺灣)、近藤愛助(日本)、林彥翔+王正祥(臺灣)、創作雙人組「太認真」佘文瑛+郭柏俞(臺灣)、李迪權(馬來西亞)、堅果兄弟(汪仁政)(中國)、泰國4人團體朱拉亞農.西里彭Chulayarnnon Siriphol+卡薩馬彭.薩恩蘇拉坦Kasamaponn Saengsuratham+阿金.通永功Arjin Thongyuukong+格隆蓬.朗卡賓Krongpong Langkhapin(泰國)、「couch」宮崎大樹Hiroki Miyazaki+麻生玲子Reiko Asao(日本)、魚住剛Goh Uozumi(日本)、凱文.科爾科蘭Kevin Corcoran+豪爾赫.巴赫曼Jorge Bachmann(美國)、艾爾德姆.塔斯德倫Erdem Tasdelen (加拿大)、羅貝.梅斯Robbe Maes+雷諾.德金佩Reynout Dekimpe (比利時)。

「2025桃源國際藝術獎」入選的12件作品,創作者與團隊分別來自臺灣、馬來西亞、中國、泰國、日本、美國、加拿大、比利時,作品類別涵蓋平面創作、立體裝置、影音及互動式作品等多元形制之作。本屆初選徵件獲得83個國家的參賽者熱烈響應,共1,161組藝術家踴躍投件,總投件量相較前一屆增加60%,其中外國籍投件者人數佔了六成,足見獎項近年快速成長的聲量。本次臺灣入選3位/組藝術家,「太認真」佘文瑛、郭柏俞《像魚一樣睡覺》將於展場透過拾得海廢物和破舊家具搭建印尼漁工的建築技術,關注全球化的移工文化。林彥翔、王正祥《當奇跡再次發生》以桃園航空城開發的土地變遷為題,以田野式紀錄逐漸消散的地景。蔡昱廷《See you next time》以三段敘事架構錄像裝置,揭開臺北島、泰國、金三角不同的地理敘事,透過虛構的混合拼圖帶領觀者經由小艇在都市的縫隙間移動,同時呈顯對當代環境的重新觀看。

美國藝術家組合凱文.科爾科蘭、豪爾赫.巴赫曼以批判性社會實驗的協作方法提出作品《Refrained Invocations (Encodings)》,將採集加州和臺灣海岸線的環境音,並現地製作木樁塔造形的聲音雕塑裝置,編碼「地方之聲」。加拿大藝術家艾爾德姆.塔斯德倫本次將提出自2018年延續的計畫新作《Demagogues: 7》,以當代政治現象中的「煽動者」為題延伸創作,將現地搭建廣告看板裝置,作為對非自由主義政權的抵抗手勢。魚住剛《Social Choice and Its Enemies – ver.2》作品為建立「線上投票系統」,透過智慧型手機的網路投票機制形塑集體共識,將以人工智慧生成的內容挑釁當代選舉的荒謬場景。 雙人組合「couch」宮崎大樹、麻生玲子將以大型空間裝置提案《A fable of a fable <Wildcat>》參展,藉流動的繪畫裝置及光柵動畫技術講述四段有關野貓的傳說,並結合2024年底預計在臺灣進行的「野貓故事研究」。比利時藝術團體參賽者羅貝.梅斯和雷諾.德金佩《Welcome to Fieldkapelle》作品以微縮模型和靜物畫虛構一處上世紀 90 年代的村莊,透過拼貼和戲劇性道具,建造富有比利時視野的微型村莊、展示真實和想像共存的虛擬家園。 馬來西亞藝術家李迪權《雞教》以去脈絡化的短影音世代為背景,透過偽造的仿古畫和文物及捏造的紀錄片,玩轉多重的社群媒體,虛構名為「雞教」的宗教,展演現代生活的荒謬處境。

本次入圍作品亦有不少關於集體記憶和社會議題的展露與探索。來自泰國的4人創作團體朱拉亞農・西里彭、卡薩馬彭.薩恩蘇拉坦、阿金.通永功和格隆蓬.朗卡賓,以《Red Eagle Sangmorakot: No More Hero In His Story》探討傳統武術「泰拳」的影像作品入圍,深入冷戰期間的國族歷史。中國藝術家堅果兄弟(汪仁政)《重金屬鄉村巡演》,透過長期的鄉村田調,挖掘因經濟開發導致環境重度污染的潛在真相,利用引人矚目的搖滾樂團巡演來喚醒社會大眾的重視。同樣擅長以「自我民族誌」為創作脈絡的日本藝術家近藤愛助《Yellow Peel》,以自身旅居德國的經驗,觀察歷史上19世紀末「黃禍論」如何再度高漲於COVID-19的大流行時代,開啟歐洲社會歧視亞洲人歷史的創作,本次將展出其攝影系列三部曲之一。

評審團表示:「不限類別的徵件規範和每屆不同的國際評審陣容,都成為桃源國際藝術獎富有機性、流動性的特色,每屆入圍者從不斷擴張的藝術形態和媒材語言,引領觀者深入其創作面向的殊異關懷。」本屆參賽作品平面類佔總數40%、立體類26%、影音複合媒體類13%,錄像15%,其他類別6%。桃園市立美術館代理館長張至敏表示,「桃源國際藝術獎是號召全球藝術創作者的當代藝術平台,獎項邁入第三屆,逐年積累的投件量反映桃美館在國際藝壇的關注度。」本獎項為桃園市立美術館主體建築正式開館前接軌國際藝壇的長期計劃,致力挖掘國際間展露時代觀點的創作提案,使桃美館作為引動創造性能量、匯聚全球化現象思辨的場域。

2025桃源國際藝術獎決選將由複審國際評審團現場評定,經與藝術家進行即席問答後,現場評選出「桃創獎」首獎1名、「優選獎」3名以及「遊藝獎」1名,並於頒獎典禮當天揭曉得主,展覽時間則預定於3月26日至5月18日。(圖:桃市立美術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