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大跨域學程突破界限!  原民文化結合AI流行音樂MV大放異彩 – 天天上新聞

中國科大跨域學程突破界限!  原民文化結合AI流行音樂MV大放異彩

 

▲中國科大「原住民族流行音樂學程」期末公演,影視系學生 MV 發表與業師金曲歌手依拜維吉(右1)和數媒系數位音樂學士後學程校友黃士佳(左 3)。(圖/中國科大提供)

 

【大成報記者羅林/新竹報導】
中國科技大學獲原委會補助舉辦「原住民族流行音樂學程」,日前(6/19) 發表相關課程成果發表,包含原民學程 MV 、AI音樂製作與虛擬歌手、傳統樂器製作等,中國科大陳振遠校長、羅旭壯學務長與影視系王昭旺主任等親自到場共襄盛舉,並給予學生鼓勵打氣。陳振遠校長更表達對原住民族音樂學程的重視,強調目前原住民文化保存與教育的重要性,認為透過流行音樂教育結合原民文化做校園推廣,是非常重要的工作與傳承。

 

▲中國科大「原住民族流行音樂學程」期末公演,中國科大校長陳振遠 (前排左4)學務長羅旭壯(前排左3) 影視系主任王昭旺(前排左5)和師生一同合影。(圖/中國科大提供)

 

中國科大「原住民族流行音樂學程」,以培育校園原住民族音樂相關人才,推廣原住民族文化為基點,讓北部都市學子深入了解原住民族文化內涵與精神,並廣邀流行音樂界業界知名人士與原住民到校演講,包含金曲獎得主原住民族歌手王宏恩、知名歌手與音樂製作人嚴爵、金曲歌手舞思愛等。

 

▲中國科大「原住民族流行音樂學程」中國科大校長陳振遠勉勵大家重視原住民文化,並對原住民流行音樂學程表達高度讚賞。(圖/中國科大提供)

 

此外,該學程更和享譽國際的原住民族樂團 AMIS 旮亙樂團合作開設傳統樂器製作,讓學生從零開始完成樂器的製作與演奏,獲得難得的寶貴經驗;另一方面,也安排該校原民學生,在影視設計系和業師等協助下,從詞曲創作、編曲混音錄音、到 MV 拍攝一手包辦,讓學生實際體驗流行音樂產業的工作實況。今年不同的是,結合最新AI人工智慧與虛擬歌手技術,開設「AI音樂製作與虛擬歌手」課程,讓學生體驗最新的創作方式,發現音樂譜曲的樂趣。

 

▲中國科大「原住民族流行音樂學程」期末公演,中國科大王騰寬老師指揮傳統樂器合奏團演出。(圖/中國科大提供)

 

中國科大此次發表原民學程 MV 和傳統樂器製作成果的活動現場,一開場即由王偉丞老師介紹《跳動的生命》MV 拍攝團隊,以及業界指導的黃士佳與依拜維吉老師,學生團隊並侃侃而談這支 MV 的創作過程與理念,希望能傳達懷孕的感受,面對新生命來到這世界的喜悅。

 

▲中國科大「原住民族流行音樂學程」期末公演,「AI音樂製作與虛擬歌手」課程發表,邀請虛擬歌手夏語遙 (中) 演唱音樂學程學生作品。(圖/中國科大提供)

 

發表成果活動的第二部分則係由王騰寬老師主持,首先介紹「AI音樂製作與虛擬歌手」的課程內容,並展示學生們的成果:《夜深情話》由學生戴珮羽以AI人工智慧生成旋律與歌詞,經過編曲混音後,以及虛擬歌手夏語遙的演唱,成為有職業級水準的歌曲;《永續時代》由數媒系數位音樂學士後學程學生王琇芃創作,她分享AI音樂科技對她創作的幫助,並使用布農族的歌謠,完成這首《永續時代》。「傳統樂器製作」本學期在旮亙樂團朱英碩與周家平兩位老師指導下,完成沙鈴、喜樂笛與橫笛,並組成傳統樂器樂團,在王騰寬老師指揮下演出《丟丟銅仔》和《馬蘭姑娘》兩首樂曲,博得滿堂彩。

 

中國科大表示,原住民族文化是台灣的根本,感謝原委會的支持,主持人謝宗翰副教授的用心規劃,讓相關教育與文化傳播得以在校園中生根。尤其中國科大講求「學做合一」,透過實務的傳統樂器製作,MV 拍攝等,輔以世界音樂、原住民流行音樂講座等,加上最新的AI音樂製作與虛擬歌手,讓更多的學生體驗不同的原住民文化。期許中國科大與原住民族流行音樂學程有更多合作,打造中國科大更多元化辦學特色!